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

ID:37941155

大小:248.9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3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_第1页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_第2页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_第3页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_第4页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郭志刚【内容提要】近20年来,政府发布的生育率口径与实际人口调查结果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情况是中国进入低生育率时期以来有关认识严重脱离实际的反映。实际上,出生和生育统计已经长期陷入一种轻视调查结果、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的统计怪圈。这种状况的延续不仅会导致对当前总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统计极可能也存在严重偏差,而且还引向对人口老龄化风险性的忽略,误导未来中国人口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决策。关键词: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未来人口趋势一、中国的低生育率被严重高估了总和生育率(TFR)是反映时期生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如果一批育龄妇女按照当下的年龄生育率来进行

2、生育的话,将生育多少个孩子。这个指标既可以用于不同人口之间的对比,也可以用于对同一人口在不同年份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总和生育率还能够反映出当前这种生育水平对人口长期发展的影响。比如,经常提到的更替水平就是指能够保持未来人口不增不减的生育率。当不考虑死亡影响时,即如果所有子女都能生存到父母在生育他们的年龄时,那么每对夫妇平均生育两个孩子即能保持人口均衡更替。但是,考虑到会有少量子女在此之前夭折,所以常用2.1的总和生育率来作为更替水平的参照标准。1中国的生育转变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0年代,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1979年的2.75。第二个

3、阶段是1980年代,生育率中断了下降趋势,呈现出在2.5左右起伏徘徊。第三个阶段是从1990年代初并直到现在,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在前两个阶段中,生育率都处于更替水平以上,对人口及生育方面统计数据也并无疑义。然而,伴随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生育率就成了一个谜。尽管中国人口学界对低生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本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8ARK001)的阶段性成果。1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08年第4期。1育水平这种笼统表达没有异议

4、,但是却丧失了对具体生育率的准确把握。由于近20年来已经搞不清楚每年的确切出生数,又因为出生数是生育率的分子,因而生育率也就搞不清楚了。其主要表现是,政府部门在宣传和人口规划中使用的1.8生育率口径远远高于历次实际人口调查的结果(图1)。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次全国人口调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在1990年代前期的下降实际上是在向现行生育政策所要求的平均生育水平1.47接近,并且后来大体稳定在这个水1平上。仅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生育率不仅已经“很低”,而且几乎可以算是“极低”了。与此不同,政府部门则一直坚持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的口径。两者之间存在着0.3以上的差距,虽然名义上都可以统称为低

5、生育水平,但是0.3以上的差距在低生育率测量中可以视为巨大的鸿沟。图1各种来源的全国总和生育率统计或估计2.50统计局公布1992年调查2.251997年调查2001年调查2005小普查2006年调查NBS/EWC五普国家计生委2.001.751.501.251.00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资料来源及说明:该图引自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学海》,2010年第1期。(1)统计局公布:见各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2009年。其中1991-1993年未提供生育率统计,以

6、1990年和1994年生育率线性内插值代替,用虚线表示。(2)国家计生委:见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8)》,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年。1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2(3)1992年调查:于景元、袁建华根据1992年中国生育率调查数据计算(于景元、袁建华:“近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状况分析”,载蒋正华主编:《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1996年)。(4)1997年调查:郭志刚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计算(郭志

7、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人口研究》,2000年第1期)。(5)2001年调查:丁峻峰根据2001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计算(丁峻峰:“浅析中国1991-2000年生育模式变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人口研究》,2003年第2期)。(6)NBS/EWC五普: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东西方中心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东西方中心编:《中国各省生育率估计:1975-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