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

ID:37939009

大小:284.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3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_第1页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_第2页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_第3页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_第4页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艺术百家二ooo年第三期文章编号:1OO3~9】04(2000)03—004O—O7论昆曲的传播和古典戏曲的分布邓玮,邓翔云(1,2.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安徽舍肥230001)摘要:古典戏曲指明末南戏取代北曲时期形成或孕育的昆、高声腔系统剧种,包括徽调、梆子、高腔三支。按民间传统的以表演归类,这三支近百个剧种都是擅演帝王将相的“大戏”。其中微调、梆子两支是昆曲的形式衍变或再衍变,高腔的完善也同样是“宗吴门”的结果,而京剧的形成,则是昆曲的回归,也标志着昆、徽、京三个发展阶段的终止。关键词: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形式衍变中图分类号:J8O9.2文献标识码:B’。ThePropaga

2、tionofKunquOperaandtheDistributionoftheTraditionalOperaDENGWei,DENGXiang-yun明中叶以后,中国戏曲进入传奇时期,进而引发戏曲音乐的重大变革。发展到万历年间,南戏终于取代北曲而占民族音乐的主导地位。其中,昆曲演唱艺术,更是民族声乐的颠峰。促使昆曲艺术高度发展的原因,除戏曲本身的艺术积累外,便是当时席卷全国的流民现象,流民现象刺激了江浙一带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趸。民间职业演出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商品经济还造就了一批富商,他们有钱有闲,不少商贾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他们带动下,蓄养家班便

3、成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文人也历史上第二次介入戏曲创作。这种风尚和文人介入戏曲,都是民主思想的抬头,从而动摇了明初种种限制戏曲发展的政策,这才使昆曲艺术发展到历史的高峰,随之出现“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现象,“宗吴门”就是宗昆曲,这是当时的一股社会潮流,或名一阵风。这阵风的出现,则是东方文化思想在戏曲领域里的反映。东方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把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组成·--——40·-——艺术百家分,在这个前提下,人的活动必然受社会发展制约,社会发展也必须和大自然规律相一致。一种戏曲现象的出现,只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转瞬便会形成一股社会潮流。这和今天“炒股

4、风”的出现一样,都是人们潜意识里“顺应天时”观念的反映。万历年间,王骥德《曲律》阐述了当时“宗吴门”的这股风。如下:教十年来,又有弋阳、义鸟、青阳、徽州、东平诸腔之出。今则石台、太平梨园几遍天下,苏州不能与角什之二三。其声淫哇妖靡,不分调名、亦元板眼;又有错出其闻流而为“两头蛮”者,皆郑声之最。而世争膻趋痂,好靡然和之,甘为大雅罪人,世道江河不知变之所极矣。不难看出,由于昆曲的传播,才出现“宗吴门”的“两头蛮”新腔。所谓“世争膻趋痂,好靡然和之”,表明当时的流民现象,加剧了这股风席卷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弋阳诸腔也是“宗吴门”的。上述昆曲、弋阳诸腔、“两头蛮”三种声腔,就是今

5、天遍布各省的古典戏曲剧种的基础(目连戏、傩戏没有职业班社,也不日常演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所谓古典戏曲,就是和近、现代地方戏曲相对的“大戏”。这种分类,是民间传统的以表演为中心的分类法,擅演帝王将相并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就是大戏,即古典戏曲。不擅帝王将相的,就是小戏,即近、现代地方戏曲。现分述如下:一、昆曲和高腔明人笔记中出现的以地名命名的“腔”,远不止上述引文所举的弋阳、青阳五种,其实包括“土戏”在内,多达数十种。这数十种“腔”,今天已无从了解,能了解的只有高腔。根据戏曲的传承性推测,是高腔源于这数十种“腔”,还是诸腔分别是高腔的一支?洛地《戏曲与浙江》认为“弋阳腔是高

6、腔的一支”。这种看法应该肯定,那么,高腔又是从哪里来的?乾隆年问,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说,“院本之后演而为曼绰(俗称高腔,在京师者称京腔)为弦索。曼绰流于南部,一变为弋阳腔,再变为海盐腔,至明万历后,粱伯龙、魏良辅出,始变为昆山腔”。他对戏曲声腔源流的论述,一向被认为信1:1开河。不过,他把戏曲作为一个整体的看法,是可取的。对高腔与弋阳诸腔传承关系的阐述,也不无道理。明祝允明《猥谈》也有一段关于诸腔的阐述: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乐大乱⋯⋯今遍满四方,辗转改益,又不如旧⋯⋯愚人蠢工,狗意更改,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变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

7、百端,真胡说耳。可见,他认为明代诸腔源于南戏(南曲)。1950年以后的戏曲普查和1982年以后,数以万计的戏曲工作者为《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编纂,再次开展全国性的戏曲普查,结果是从浙江到四川,这些曾是南戏和明代诸腔盛行的地方,处处发现高腔。尤其南戏发祥地浙江,高腔几乎遍及全省。而南曲和明人笔记中的弋阳、青阳等数十种“腔”已不复存在。表明南曲,明代诸腔、高腔三者存在着直接的传承关系。如果说高腔源于明代诸腔,那么,高腔的名称不应该在各地统一,尤其普查中的被调查对象,基本是民间的高龄老艺人。显然普查的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