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ID:37912242

大小:2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02

《浪淘沙·北戴河》_第1页
《浪淘沙·北戴河》_第2页
《浪淘沙·北戴河》_第3页
《浪淘沙·北戴河》_第4页
《浪淘沙·北戴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浪淘沙·北戴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浪淘沙北戴河一九五四年夏毛泽东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写作背景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

2、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华北地区,大雨滂沱,海面上卷起滔天的白浪,打渔船正迎着风浪在秦皇岛外的海面上打渔。只见一片汪洋大海,全部打渔船都不见了,他们现在驶向哪里去了呢?在一千多年前,曹操曾跃马扬鞭,经过这里的碣石山,留下了诗篇《观沧海》。现在又是“秋风萧瑟”的时候了,可是今天的社会,比起当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译文1、“大雨落幽燕,

3、白浪滔天”一句是从哪个观察角度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气度?自主探究领悟意境俯视表现了诗人高昂的精神,宏大的气度。2、下阕抒情,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先写“往事”,再写“今景”通过古今对比,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3、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表达了毛泽东怀古颂今,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思想感情。1、词中的“魏武”指(),“遗篇”是指()。2、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3、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的思想感情。曹操曹操的组诗《观沧海》萧

4、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歌颂新时代新生活试一试《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赏析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

5、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和远大的抱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