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95100
大小:58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02
《《五柳先生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陶渊明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自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
2、及思想发展等等。嗜()辄()吝()褐()箪()汲()俦()觞()黔()娄()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shāngqiánlóu认准下列字的读音翻译课文方法点拨第一步,抓住语句中的重点文言词语(也就是课本注释下的重要词语或者语法点)进行直接翻译(照抄直译),这样就有了句子的骨。第二步,字字对译。(多利用字典)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③单音节双音节化这样就添上了句子的枝干。第三步,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这样就协调了枝干的造型搭配。第四步,检查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
3、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或者补出省略的成分,一定要加上小括号,这样就植成了一棵完美的翻译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文什么地方。许:处所详细地知道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现在指:1、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2、了解情况不深入。对书中的意旨有
4、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喜欢、特殊的爱好。亲戚朋友。亲:亲戚。旧:旧交、旧友。有时往、到就希望、愿望不曾挂心、在意冷清的样子安然自若的样子过完自己的一生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傍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5、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战国时齐国的隐士。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此人,指五柳先生。朋友、伴侣酒杯译文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
6、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合作探究二、品读:1、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3、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4、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整体感知:性格:闲静少语,不慕名利。生活背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志趣爱好:1、好读书2、性嗜酒3、常著文章自娱合作探究: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明确:它与作者的“不慕荣利”的性格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
7、得到安慰的体现。2.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明确: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明确: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吗?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