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

ID:37879077

大小:1.66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01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_第1页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_第2页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_第3页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_第4页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届闸北区二模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闸北区模拟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①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②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③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④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

2、“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⑤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

3、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唯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

4、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⑥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⑦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

5、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⑧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与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

6、伟哉司马迁!⑨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选自《择死与择生》,略有改动)1.说说第⑦节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①(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②“(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3.简述屈原“择死”的原因。(2分)_4.下列是有关屈原、司马迁的判断,选出其中错误的一项:(2分)()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

7、人。《离骚》是他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对后世影响极大。B.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自创了一种全新的体例——“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屈原自沉汨罗后,百姓将粽子投入江中,以此表达崇敬与缅怀。于是,千百年来,此习俗代代相传,成为至今仍在沿袭的传统节日——端午节。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言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5.生与死是生命中最大的主题。联系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在中华文明史上,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请再各择一例,并略作阐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迷人的雪域风光。②雪山、朝圣者、无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