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ID:37875619

大小:594.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_第1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_第2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_第3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_第4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_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79卷第1期Vol.79No.1地质学报ACTAGEOLOGICASINICA2005年2月Feb.2005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1,2)2)2)2)2)2)2)3)曾普胜,裴荣富,侯增谦,蒙义峰,杨竹森,田世洪,徐文艺,王训诚1)云南财贸学院资源环境系,昆明,650221;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3)安徽省地勘局321地质队,铜陵,244033内容提要:通过对安徽铜陵地区冬瓜山大型铜矿床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对比,笔者认为,冬瓜山矿床是一个海西期同生沉积的块状硫化物被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而形成的大型铜矿床。经过岩浆叠加改造

2、,底部的纹层状含燧石富水高镁碳酸盐岩变为蛇纹石(滑石)岩;胶黄铁矿、黄铁矿大部分变为磁黄铁矿。这种变质过程是在一种近于封闭的等化学条件下完成的,类似角岩化。在有岩浆加入的条件下形成交代夕卡岩,这类夕卡岩明显地晚于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层状“夕卡岩”。通过岩浆的叠加改造,在温度场作用下产生的排金效应使金向上部温度较低的场-6-6),所富集,使矿床中金品位由下而上显著增大(下部0115×10,上部16147×10岩浆叠加改造过程中,排金效应是金矿床形成的机制之一。同时,海西期沉积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铜陵地区夕卡岩能

3、形成大型铜矿床的内在原因之一。关键词:冬瓜山铜矿床;沉积喷流型矿床;岩浆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大型—超大型矿床冬瓜山铜矿床是夕卡岩为容矿围岩的大型矿床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的一部分,矿床产于顺安—盛之一,单个矿体铜金属量近100万吨,铜平均品位冲复向斜之青山背斜的北端(图1)。矿体赋存于上泥1101%;硫(黄铁矿)也是大型规模,硫平均品位盆统五通组(D3w)顶部的砂岩、泥质粉砂岩和上石19143%;全铁42127%。矿体走向长达3000m,水平炭统(C2)内[矿区内分为黄龙组(C2h)白云岩和船山投影最大宽度882m,平均视厚度32124m,最大厚组(C2c)灰岩,船山组在中国地层典中

4、归为下二叠①度为84129m(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其统;《中国地层典》编委会,2000,本文仍按原划分特殊的产出特征和重要的经济意义,引起地质学家叙述],在63线矿体已跨入栖霞组(P1q)灰岩底部。矿的广泛关注(常印佛等,1983,1991;刘裕庆等,1984;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呈很宽缓的背斜,走向近35°,一储国正等,1992;黄许成等,1993;唐永成等,1998;顾般朝北西和南东缓倾,最大倾角只有30°~35°。含矿连兴等,2002)。但是,关于冬瓜山矿床的成因,究竟层位为黄龙组底部,矿体主要由含铜磁黄铁矿+含是岩浆成矿的夕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83,199

5、1;铜黄铁矿层及少量的石榴子石透辉石夕卡岩层组吴言昌,1992),还是喷流沉积的层控矿床(徐克勤成。主矿体底部为区域上稳定存在的标志层——含等,1978;刘裕庆等,1984;顾连兴等,1986;曾普胜铜蛇纹石滑石岩层。该矿床属狮子山矿田“多层楼”等,2004),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铜陵地区(黄许成等,1993)矿体中的最低层,其上部的不同层的流体—蚀变填图过程中对冬瓜山矿床的野外观位中还赋存有多个层控矿床。花树坡矿床产于栖霞察,结合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笔者等认为冬瓜山铜矿组(P1q)底部含铅锌铜硅质岩和孤峰组(P1g)硅质岩床为海西期喷流沉积层控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成矿作中;老

6、鸦岭矿床产于孤峰组顶部硅质岩、大隆组用叠加的一个典型的“叠加改造”型铜矿床,这种叠(P2d)含钼2多金属硅质岩2黑色页岩及殷坑组(T1y)加改造的成矿机制是铜陵地区能够形成全球独特的条带状灰岩、泥岩中;大团山矿床产于殷坑组底部条容矿围岩为夕卡岩的大型铜矿床内在原因。带状灰岩(夕卡岩)和泥岩(角岩)互层中;西狮子山矿床产于和龙山组(T1h)夕卡岩化2角岩化的泥灰岩1地质背景夹页岩互层中。冬瓜山矿床位于中国东部安徽铜陵地区,属长与夕卡岩化有关的岩体的规模都不大,均为小注:本文为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专项研究计划(编号B000223)和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010000004)资助的成果。收

7、稿日期:2003212229;改回日期:2004206204;责任编辑:章雨旭。作者简介:曾普胜,男,1964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矿床学、岩石学研究。Email:zengpusheng@sohu.com。第1期曾普胜等: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107岩株,但推测深部有隐伏岩基(浅部岩浆房)存在(翟地块内成矿的显著特征。侵入岩在成矿中的作用表裕生等,1992)。整个矿田构成一个封闭性相对较好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同期矿床提供成矿物质;的大热场。使区内的富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