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

ID:37871690

大小:1.0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01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_第1页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_第2页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_第3页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_第4页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研究·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尊卑、统属与责任侯旭东提要:称名与不称名,在西周春秋以来的日常交往中体现和确认交往双方地位的尊卑高下。春秋以后则出现了通过“策名委质”将隶属关系固定化的做法,用以建立稳定的统属关系。后代出现的百官“名籍”与战国时产生的普遍户籍制度均有类似的作用与意义。基于此,百姓又以“名”为媒介建立了与不同性质的“物”的责任关系:“物勒工名”体现了工匠、监造官吏对器物质量的责任关系;“名田宅”体现了“农”对系于其名下的田地负有的向官府交纳赋税、服役的责任;官文书上的署名包含了有关官吏所承担的性质不同的责任;从而搭建起帝国中君—臣

2、(民)—物的基本关系构架。分析人“名”如何使用,有助于从内在脉络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态。关键词:中国古代人名使用尊卑统属责任关于秦汉以来中华帝国的结构及其构成原理,是涉及中国历史基本特点的重要问题,中外学者解释颇多。其中以马克斯·韦伯(MaxWeber)和白乐日(EtienneBalazs)为代表的学者从官僚制度的角度揭示中国的特性。韦伯认为秦代以来的中国是以“家产官僚制”为核心形成的。①白乐日也认为中国历史一个持久不变的特点就是官僚主义,其显著标志是士大夫统治阶级不间断的连续性。具体来说,中国社会如同一金字塔,底层是农民;中间阶层包括商人与手工业者,两者人数

3、很少,他们无自主权,地位低下;高踞顶上的是官僚,他们赋予社会金字塔以特色,使它成为一个官僚社会。②王毓铨则强调中国是皇帝一人的“家天下”,是由皇帝、官与民构成的封建家长制专制国家,强调了农民的依附性地位。③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则进一步以秦汉帝国为例,提出当时的帝国是以赐爵制为手段形成的皇帝的“个别人身支配”,其性质是主与奴的关系。④后来,尾形勇又从君臣称呼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⑤①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页。②白乐日:《中国文明与官僚主义》,黄沫译,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第19、

4、30页。③王毓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的身分》写作提纲,收入《莱芜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62—378页。④西嶋定生:《二十等爵》,武尚清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第322—334页。⑤尾形勇:《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张鹤泉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3·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说由外及内,逐步深入到中华帝国内部去寻找帝国构成的原理。尤其是尾形勇的研究,从君臣的称呼揭示君臣间的关系和关系背后的国家秩序,并注意了这种关系与家族关系的不同。他重点考察的是“臣某”,即“臣+人名”,与“称臣”的意义,涉及的主

5、要是君臣关系,将“民”视为“臣”而认为君臣关系涵盖了古代的所有关系。①这种理解有些简单化,原因在于他只侧重于分析“臣某”与“称臣”,而没有意识到一般意义上人“名”的使用对于古代帝国秩序构造所具有的作用。实际上,如何使用人“名”为理解中国古代体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以下将就此问题作初步研究。中国古代在这里是泛指先秦至唐代。最近西方的社会理论出现了重视日常生活的新趋势,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2thonyGiddens)提出了“日常生活的结构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的构成做了新的分析。其说强调了日常接触对于形成结构的重要性,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人“名”日

6、常使用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发。②西周以来“姓”、“名”与“字”三者是有区别的。战国以前,只有贵族以上的男女才有“姓”,成年的贵族才会有“字”,只有“名”是无论天子、贵族与平民,乃至奴婢均有的。另外,男性贵族还有“氏”,他们的“字”前也要附上伯、仲、叔、季这样的“行第”。如果为官,还有官称,死后则有谥号。后两种在某些场合也被用来当作称呼。关于先秦以来的“姓名”问题,顾炎武以来就不断有学者加以研究。不过主要集中在“姓氏”上,如“姓”的含义、得姓与改姓等;对于“名”则主要讨论取名的原则,“名”与“字”的关系,改名与排行等,仅个别学者注意到姓名的使用问题。③近来关于“姓

7、名”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着眼于姓名的发展规律,对于中国古代的“姓名”问题并无新见。④即便是一贯关心取名①尾形勇:《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第210—215页。②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李猛译,王铭铭校,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02页。③前者如顾炎武:《日知录》卷23、24有关条目,黄汝成集释本,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梁章矩:《称谓录》,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张孟伦:《汉魏人名考》,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杨希枚关于“姓”的系列研究,收入《先秦文化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雁侠:《中

8、国古代姓氏制度的研究》,天津:天津古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