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防旱应急预案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

ID:37870567

大小:113.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01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_第1页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_第2页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_第3页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_第4页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防范和处置好我镇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事件,保证我镇防汛防旱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编制**镇防汛防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1.2编制依据《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省防洪条例》等法律法规,《**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县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经批准的相关流域、区域防洪除涝规划等。1.3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镇镇村两级对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应急预案的编制

2、,镇各有关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防御和处置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1.4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服从大局,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坚持全民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33-第二章区域概况2.1自然地理2.1.1**镇位于**东部,地处东经120.30,北纬32.60,正常水位2.0M,境内以两条一级河道栟茶运河和北凌河为主泄洪河道,其它各级河道70多条,形成完善的水系。地面高程为4.4—4.8m(废黄河基

3、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但近年暖冬气候明显),降雨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40天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350-1450毫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76毫米。降雨量年际间较不平衡,最大年降雨1657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雨477毫米(1978年);年内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0%。沿海海潮为非正规半日潮,日不等现象明显。2.1.2通过多年的投入,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系配套,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洪(涝)水对全镇的威胁。但一些防洪工程受资金的限制未能及时实施,有些配套标准过低,仍有一些区域汛期受到洪水

4、的不同威胁,按照设防水位2.8米,警戒水位3.3米,紧急水位3.8米,危险水位4.3米,设计水位4.8米的标准,危险水位4.3米以下的面积达35平方公里,在设计水位4.8米以下的面积达80平方公里。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洪水的制约。2.1.3灾害特征2.1.3.1洪、涝水特征分析A、梅雨暴雨型:这种类型水位虽高,但历时仅2—3天。B、台风暴雨型:出现在7至10月的台风季节,其特征与梅雨暴雨型基本一致。C、暴雨加海水顶托型:这种类型的成因是暴雨量大、历时长,且与黄海高潮位相逢,东泄条件差,这种类型下的洪涝灾害表现为淹没范围广,深度大,历时长,损失重。2.1

5、.3.2台风类型与特点-33-我镇靠近沿海,平均每年3—4次台风(含热带风暴)影响我镇。台风影响时,通常伴有暴雨,如遇天文大潮相遇,水借风力,风助水势,对镇区涝水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时,还会造成危房倒塌,城镇杆线、树木的损坏。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全镇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的生活。2.1.3.3水旱灾害主要成因季节性梅雨期连续暴雨,台风及台风带来的集中暴雨和高海潮,以及引江低水位和农业耕种用水高峰的影响等。梅雨期暴雨多出现于每年的6~7月,台风暴雨多出现于每年的8-9月,缺水干旱多出现于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水稻栽插期。一般性的洪涝、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大洪、大涝、

6、大旱平均每3-5年出现一次。建国以年,大的洪涝年有1954年、1962年、1991上和2003年,大的干旱年有1953年、1968年、1978年、1997年和2005年。影响和正面袭击本地的台风平均每年2-3个,其中1981年的14号台风正面袭击了我镇,风力强,雨量大,沿海海潮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潮位6.8米,沿海增水幅度近2.0米。2.2社会经济**镇现有总面积94.5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6.3989万亩,18个行政村,452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年末总户数2.9101万户,总人口8.2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359万人,2008年完成社会总产值95309

7、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0834万元,工业总产值860195万元。2.3防御现状及重点2.3.1河道堤防全镇流域性河道主要有**河、**河、**河、**河、**河和**河等,河道加长46.2公里,通过几年的整治或加固,堤顶高程基本达到5.0m以上。2.3.2防洪排涝设施体系现状及标准-33-全镇范围内防洪排涝按照分片设防的体系设置,即高片自排,低片以所在内河为依托,辅以应急泵抽排入外河,目前7个片区防洪排涝设施已基本建成。2.3.3防洪体系存在问题从我镇的现状来看,防洪(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3.1防洪工程未达标,涵闸、泵站病险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