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与牡丹诗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

ID:37870258

大小:6.60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6-01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_第1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_第2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_第3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_第4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牡丹文化与牡丹诗主讲人:韩宏韬2010年4月24日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了解牡丹名称的由来。二、了解中国牡丹和洛阳牡丹发展的历史。三、通过历代文人的牡丹歌咏,把握牡丹的审美特征,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了解中国牡丹和洛阳牡丹发展的历史。欣赏历代文人的牡丹歌咏,把握牡丹的审美特征。难点: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来把握牡丹的艺术审美特点。《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以牡丹喻人,赞颂杨贵妃的美丽:“云想衣裳

2、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见到云就联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白玉般的人儿,不是人间的佳丽,分明是天女下凡。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月貌,就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恐怕只有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和神仙居住的瑶台才能见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从时间来写,运用楚襄王梦中的神女和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作对比,以带露之花来比杨贵妃的得宠:“一枝红艳露凝香,

3、云雨巫山枉断肠。”一枝红艳的牡丹,带着朝露,散发着芳香,云雨巫山的神女,楚王为她朝思暮想,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面前的人这样天生丽质!“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佳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靠新妆的打扮,那里及得眼前倾国倾城的杨妃,清水出芙蓉,天然绝色。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和美人相映生辉,无比的美丽和谐,君王对花艳人美恩爱有加,常常含笑顾盼。“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

4、干。”当她那亭亭玉立的倩影,在沉香亭北斜倚栏杆时,无限的春恨,也就自然消散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一、牡丹的出现及其名称的由来秦汉时《神农本草经》称“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记载:“古今言木芍药,是牡丹。……安期生《服炼法》云:‘芍药有二种,有金芍药,有木芍药。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脉,此则验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药之名,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安期生为秦琅琊(今

5、山东临沂人)。由此看来,秦汉之际木芍药和牡丹两个名称几乎同时出现,不过,其中木芍药之名仅延续到唐代。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汙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又说:“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李时珍的《本草纲

6、目》是中国明代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他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指的应是作为药物的根皮的颜色。有人认为古代将红的颜色说成丹、朱、赤,最初看到牡丹的人,因为它开的是红花,也就叫“丹”,恐为不妥。至于“牡丹”,字义应作雄性解。至于“牡丹”,字义应作雄性解。李时珍说牡丹“虽结子而根上生苗”,“牡”似指其可营养繁殖之意。戴蕃认为“因其花较大,枝干较粗而有力,因此叫牡。《神农本草经》中,有牡桂、牡蛎、牡荆等药,命名原则是一致的。”这也是一家之言。(《中国牡丹全书》)中国牡丹简史野生·药用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

7、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已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观赏植物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隋炀帝与洛阳牡丹隋炀帝(公元605-618

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说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