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

ID:37869426

大小:1.24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01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_第1页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_第2页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_第3页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_第4页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牛郎织女”传说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論“牛郎織女”傳説的孕育、形成與早期分化趙逵夫提要:織女和牛分别是秦人和周人的遠祖,首先由歷史人物産生星座名,西周時再由星座名想到現實中相應的行爲和相關的人。從春秋初期至戰國初期以後,人們由星名的含義,進一步附加上了新的人物身份。朝鮮出土德興里壁畫墓就是織女同秦人有關的一個證明,《山海經》、《史記》中也有相關的證據。《詩經·秦風·蒹葭》是以“牛郎織女”傳説爲背景,詩中的情況同秦人早期居地漢水上游的一樣。《周易》中有的意象也與牛女傳説相合。戰國中期至東漢末年是“牛郎織女”悲劇情節形成的時期。睡虎地秦簡、漢魏詩賦和漢代畫像石都是有力的證據。蕭史弄玉和寶夫人葉君相會故事是牛織女傳説早期分化的

2、結果。關鍵詞:“牛郎織女”傳説秦民族周民族《蒹葭》《周易》蕭史弄玉寶夫人·160·中華文史論叢(2009.4,總第九十六期)一“牛郎織女”傳説的孕育“牛郎織女”是中國文學和文化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傳説故事。但是,歷代文獻中關於它早期流傳的情況記載甚少,即使在南北朝以後,雖然很多詩賦中都提到“牛”、“織女”、“鵲橋”、“七夕”之類,但絶大多數是作爲典故、詩料應用,或側重於寫民間乞巧的活動,直接寫這個傳説故事的詩文很少。半個多世紀以前,范寧先生發表了《牛郎織女故事的演變》一文,認爲“牛郎織女”的故事到六朝時纔轉變爲悲劇的性質,烏鵲架橋以會牛女的情節,只有南朝梁庾肩吾《七夕詩》中“寄語雕淩鵲,填

3、河未可飛”,“算是比較可靠的最早記載”。①我曾寫了《論〈牛郎織女〉故事的産生與主題》和《連接神話與現實的橋梁———論牛女故事中烏鵲架橋情節的形成及其美學意義》兩文,②對有關問題加以討論。近日見到臺灣學者洪淑苓女史的《牛郎織女研究》一書,覺得此書在總的看法上受范寧先生論文影響較大。如其中説:“牛織女神話進入南北朝之後,已經呼之欲出。”③這同范寧先生的結論基本一致。雖然這部書引述了很多材料,理論分析中也有很多十分精彩的地方,但對“牛郎織女”孕育、形成和發展情況的看法,與實際情況有一定距離。我全面搜集有關“牛郎織女”傳説的材料,去僞存真,以時爲序加以考查研究,覺得這個傳説的産生不是偶然的,它其

4、中的兩個主要人①《文學遺産增刊》第一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②拙文《論〈牛郎織女〉故事的産生與主題》,《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連接神話與現實的橋梁———論牛女故事中烏鵲架橋情節的形成及其美學意義》,《北京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③洪淑苓《牛郎織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頁45。再論“牛郎織女”傳説的孕育、形成與早期分化·161·物深深地扎根於中國古代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反映了先民對在農業生産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的贊揚;在它的情節不斷豐富發展的當中,又先後形成反對婚姻上門當户對的主題,反對以沉重的聘禮、奢靡的迎娶儀節破壞青

5、年男女的婚姻和反對封建禮教、門閥制度的主題,表現了勞動人民忠貞愛情、反抗强權、爭取自由幸福生活及歌頌勤儉持家的思想。它經過漫長時間的孕育,在人物身份上、情節上、主題上經過幾次較大的轉變。最早,織女和牛分别是秦人和周人的遠祖中作出了傑出貢獻、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他們的業績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農業和手工業方面的重要發展進程:女脩以紡織布帛而留名後世,①叔均以用牛力於農耕而受到後人永久的紀念。②秦人和周人概括他們的事迹分别將他們命爲星名。應該説,“牛”、“織女”兩個星座的命名是很早的。《夏小正》“七月”云:“漢案户。漢也者,河也。案户也者,直户也,言正南北也。寒蟬鳴⋯⋯初昏,織女正東鄉。”③牛、織

6、女同神農氏之子柱等作出了突出貢獻的卓越人物一起永垂長天,使人們惦記着他們的業績,於是形成了牛、織女標識性的形象。西周末年譚(古國名,在今山東歷城東南)大夫作的《大東》①《史記·秦本紀》:“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173。大業爲秦人之祖。秦人爲紀念女脩而將天漢邊上最亮的一組星稱爲織女星。②《山海經·海内經》:“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大荒西經》:“有西周之國,姬姓,食穀。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又《大荒北經》云:旱魃助黄帝戰蚩尤,

7、下至人間後不得復上,“叔均言之帝”,而“置之赤水之北”,因而“叔均乃爲田祖”。見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頁469,392—393,430。周人爲紀念叔均而將天漢東側的一組星名爲牛星。周人發祥地豳、邰(今陝西中部靠西直至甘肅慶陽馬蓮河流域)皆在秦人發祥地西犬丘(今甘肅天水西南、禮縣以東)東面。③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頁41—42。·162·中華文史論叢(2009.4,總第九十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