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ID:37838024

大小:369.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1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_第1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_第2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_第3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_第4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ResearchPaper研究报告微生物学报ActaMicrobiologicaSinica50(7):853-861;4July2010ISSN0001-6209;CN11-1995/Q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1,2,3222*康贻军,程洁,梅丽娟,殷士学1(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2(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225127)3(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盐城224002)摘要:【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和植物的互作关系往往不稳定,

2、PGPR菌群有可能提高菌株对野外环境的适应性。为此,本文根据PGPR促生机制的多样性,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进行了PGPR的筛选及鉴定。【方法】首先,按照固氮、解磷、解钾、拮抗6种常见病原真菌,同时能在植物根际定殖为基本初筛标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PGP),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江苏扬州、盐城等地土壤样品筛选出14株PGPR,具有体外抑菌、产NH3、产IAA、产HCN、产嗜铁素、解磷、溶钾、固氮以及产抗生素等促生能力。分类鉴定结果显示: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

3、seudomonas)、3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为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结论】所筛细菌具有多种促生能力,且能在根际定殖,为进一步构建多功能PGPR广适菌群提供菌株资源。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筛选;鉴定中图分类号:Q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2010)07-0853-09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growth-promoting尽管PGPR的促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作rhizoba

4、cteria,PGPR)指生存于植物根际、根表,并能用机制的多样性被普遍认同。主要包括:(1)产生[1]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调节植物生长的信号物质,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细[4-5][6]过去几十年间,报道了大量该类细菌,包括假单胞菌胞分裂素和乙烯;(2)非共生固氮;(3)产嗜属(Pseud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固氮[7][8][9]铁素、抗生素和氰化物抵抗病原菌;(4)溶解菌属(Azo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磷矿物及其它养分[10-12]。一些P

5、GPR也能通过影菌属(Enterobacter)、产碱菌属(Alcaligens)、节杆菌[13]响共生固氮结瘤、结节,从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属(Arthobacter)、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现今已开发成生物防治剂和研究热门的PGPR菌株[1-4]杆菌属(Bacillus)以及沙雷氏菌属(Serratia)等。基本都是荧光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PGPR既可帮助植物从环境中摄入某种养分,进行除上述特征,PGPR在植物根际还应具有竞争直接促生;也可通过减轻或预防不良环境因素(如[3]性,并能定殖于根际。然而,PGPR

6、和植物的互作病原菌、重金属等)给植物造成的伤害,从而间接促关系往往并不稳定,成功的实验室试验并不一定在生。[14]田间原位能成功。PGPR的这种不稳定性源于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17)*通信作者。Tel:+86-514-87979575;Fax:+86-514-87978626;E-mail:sxyin@yzu.edu.cn作者简介:康贻军(1980-),男,江苏如东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工作。E-mail:yijunkang@yahoo.com收稿日期:2010-03-09;修回日期:2010-

7、04-27854YijunKangetal./ActaMicrobiologicaSinica(2010)50(7)同的环境条件对细菌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制约其促YN8-2,引发水稻纹枯病)以及水稻串珠镰刀菌生效果。这些环境因子包括气象、土壤性质或土著(FusariummoniliformeYN8-5,引发水稻恶苗病)孢[1]微生物活力等。子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央,28℃±2℃培养48h因此,有必要将研究转向筛选适应于田间条件后,于该平板的一侧划线接种上述所挑出的菌株,继[15]的菌株。其中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根据PGPR续培养7d,观察,

8、保留具备抑制病原菌能力的细菌。促生机制的多样性,构建适应不同环境要求的多功1.2.2解磷、解钾菌株初筛:通过透明圈试验,筛选[18][19]能PGPR菌群。本文基于这一理念,从不同土壤样具备解磷、解钾能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