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25863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防震减灾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木扭小学防震减灾活动预案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筑校园安全长城,护学校师生安全,使师生了解防震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避震逃生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提高学校快速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的战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二、组织机构(一)防震减灾演练领导小组组长:杨敏副组长:罗荣成员:李孝龙、方明、杨荣艳、秦邓锋、沈啟川(二)防震减灾工作小组1.指挥组总指挥:副总指挥:(现场指挥
2、、现场人员调度、楼道疏散安全调度、师生意外伤害救护调度)2.宣传组:(组长)、各班主任(负责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自护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灾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地震演练警报信号发布)。 3.避震疏散护导组:(负责学生应急避震、疏散撤离的安全护导,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快速撤离到操场划定“安全”地带)。 4.意外伤害救护组:(负责师生演练意外伤应急处置与救治护送)。应急救护处置处所为校警门卫办公室前空旷地带。三。活动安排 (一)演练前的默哀动员大会(程式见附件) (二)少先队发起防震减
3、灾倡议书(见附件) (三)演练活动安排 1.演练时间:5月12日2.参加人员:全体师生3.演练内容:(1)应急避震演练;(2)紧急疏散演练。 4、疏散路线:全体学生都从教室门口,按班级顺序依次为五年级,四年级,二年级,一年级,直接跑向操场。四。演练要求 1.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应急避震,行动敏捷、规范,快速有序,防碰撞伤发生。 3.按规定通道、线路有序疏散撤离,不得串线。禁止推拉、冲撞和拥挤,防止碰撞伤、踩踏伤及摔伤事故发生。 五。演练准备 1.演练前学校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明确抗震应急演
4、练的目的任务、时间内容、程序要求、工作岗位及注意事项等。 2.演练前各班统一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开展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震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紧急疏散逃生的正确方法,明确班级紧急疏散逃生线路、到达安全集中地带、区域位置和相关纪律要求。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3.演练前对紧急疏散楼道、路线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5、 4.防震减灾演练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措施,明确职责,确保演练安全顺利开展。 六。演练程序 1.启动程序 演练开始前5分钟,总指挥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宣布:各位领导,老师们,全体同学们:金庄小学2011年5月12日抗震减灾演练即将开始,请大家作好准备,各工作组人员立即各就各位。 2.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三声长啸声) (2)班主任(授课教师)立即停止上课,组织指挥学生抱头、闭眼、闭嘴,蹲到自己的课桌下或课桌旁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和颈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可面向墙,脸朝下
6、,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靠在臂上,或用手扶书包保护头部,闭眼闭嘴,用鼻子呼吸,蹲在墙角。 (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警报”信号(一长啸声)。也即为“紧急疏散”信号。※地震报警信号要求: (1)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演练以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 (2)防震警报讯号:防震减灾警报音乐,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3)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连续长警报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撤离。 ※应急避震注意事项: (1)班主任组织指挥指导学生应急避震时,应即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
7、和动作; (2)应急避震演练中如发生碰撞伤等意外事故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与救治护送。 3.紧急疏散演练(1)“紧急疏散”信号发出后,班主任、教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并指挥学生抬头、睁眼、起身,靠前后门的两位同学立即打开前后门,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分组分门有序撤离教室,按预定的疏散通道和线路,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撤离到操场“安全”地带、区域位置(课间操集合位置——但应远离蓝板及支撑柱)。(2)楼道疏散护导人员与班主任(教师)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疏散撤离中楼道楼梯处的安全引导和巡护。 (3)各班学生疏散撤离到操场“安全”地带、区域
8、位置后,及时清点班级安全疏散撤离人数,汇报负责人。 (4)副总指挥向学校汇报参加防震疏散演练活动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安全撤离人数、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人数及应急处置与救治护送情况。 ※疏散撤离注意事项及防踩踏应急措施: (1)各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