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

ID:37811877

大小:451.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_第1页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_第2页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_第3页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_第4页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史的三个维度_J_唐纳德_休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6期环境史的三个维度*[美]J.唐纳德·休斯[文]梅雪芹[译][摘要]历史学家间或会受到不重视理论的指责,环境史家未曾避免这种责难,有时理应如此。环境史家应当多多考察其学科的理论蕴涵,并鼓励多种观点之间更普遍的理性对话。本文并非提出一种理论结构,而是探讨会有助于设计此结构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关乎这一领域的主题,是文化—自然统一体。第二个维度与方法有关,将沿着历史和科学之间的统一体展开。第三个维度涉及范围,认为时间和空间在定义中相得益彰。显然还有其他可以探讨的维度。这里尝试性地进行这些思考,以期其只言片语可以在同行中开启兴味盎然的讨论。[关键词]理论环境史文化科学时空〔

2、中图分类号〕K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6-0097-06飞行在美国大平原的上空,你碰巧靠窗而座,俯瞰风景,会看到清一色的方块、半方块、1/4方块①图案,由道路、田地和住宅小区组成(图1),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图案代表着6英里一边的小镇、方圆1平方英里(640英亩)的牧场以及每份160英亩的1/4地段,由联邦土地勘测局在当时还是公共土地上安排而成,始于1785年。这也是1862年《宅地法》的构架,它规定,将公地转让给在这片土地上定居和耕作的公民。这一图案显示了针对自然环境的理论主张的用途。这个例子中的理论主张正好是说,公民之于土地的恰当关系是拥有

3、土地并加以耕作;此外,既然该共和国的所有公民一律平等,那么,分配给每个人的土地在规模上也就相等。我之所以提它,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关自然理论之影响的引人入胜的鲜明事例。无独有偶。意大利的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罗马百人团的土地分配方式,这是将军们创建的,他们以土地赠品奖赏忠实的幸免于死的军团士兵:每个军团士兵100犹格(jugera),1犹格(jugerum)指的是一个农民用一组耕牛在一天内所能耕作的土地数。古代中国有所谓井田制这一传统的土地分配法,它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地分成大小相等的九小块,外围的八块中,一户农家分一块,中间那一块则图1美国大平原局部鸟瞰图*该文原刊于《环境与历史》200

4、8年第3期【EnvironmentandHistory,Vol.14,No.3(WhiteHorsePress,August2008),pp.319-330】。文章经作者授权翻译发表,翻译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陈黎黎同学协助下完成。作者简介J.唐纳德·休斯,美国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环境史的开创者之一;梅雪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①见:J.DonaldHughes,WhatisEnvironmentalHistory?Cambridge:PolityPress,2006,p.43,图7。(中译本《什么是环境史》,梅雪芹

5、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译注)-97-是八户农家耕作的公有地,其收成用于赋税。当然,一旦僵硬的理论实际应用于一片景观,其效用就令人怀疑。任意划分的方块并未考虑泉水、溪流以及生产率和方位之变化等基本要素。当边疆跨越19世纪美国版图而向西移动时,情况逐渐明朗,那就是,在雨水比较丰沛的北美高草原,160英亩对一个农场而言可能足够了,但是在草儿低矮的平原,同样的面积可能招致作物歉收和饥饿;不幸的是,在这里“雨随犁至”的谚语原来是不正确的。一般而言,哲学、经济学和政治科学领域的同仁间或会指责历史学家不重视理论。环境史家未曾避免这种责难,有时理应如此。为人瞩目的例外也是有的,譬如

6、卡罗琳·麦茜特写了《生态革命的理论结构》(1989年),马德哈夫·加吉尔和拉马昌德拉·古哈写了《一种生态史理论》(1992年),詹姆斯·奥康①纳写了《环境史是什么?环境史为什么?》。大概最常被引用的表述是,唐纳德·沃斯特在其《从事环②境史》(1988年)中对环境史家所从事的研究路线的三层描述。沃斯特说,环境史所进行的研究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试图理解自然及其变化;第二层是考察人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层是研究人类关于环境的方方面面的思想、感受和直觉的表达。沃斯特具有领先于上述作者的优势,其原则主张经受了时间和应用的考验。然而必须认识到,在他的文章中的这一部分,他是在作一

7、种描述,而不是建构一种理论。这里,我不打算作出如同沃斯特所提供的那种包罗万象的定义;我急于添加的,是我所认同的一种合适的框架。我的确认为,环境史家应当多多探讨我们学科的理论蕴涵,本文的目的之一即是鼓励诸多理论观点之间以理性的方式展开更普遍的对话,我相信这将会巩固我们的领域。然而,我的意图并不是要阐明一种环境史理论结构,只不过是想探讨三个维度,它们可能会以初步的方式帮助设计此种结构。我完全意识到还有其他可以探讨的维度,我期望向那些有志于此的同行学习。我在这里尝试性地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