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

ID:37811278

大小:321.08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31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_第1页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_第2页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_第3页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_第4页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盖塞注塑模具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盖塞注塑模具设计第1章模具工艺规程的编制该塑件是一个盖塞,其零件图如图11 所示。该塑件材料采用PS(聚苯乙烯塑料),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1.1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1.1.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材料采用PS(聚苯乙烯塑料),该塑料从使用性能上看,其电绝缘性(尤其是高频绝缘性)优良,无色透明,着色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良好,其强度一般,但是质脆,易产生应力碎裂,不耐苯,汽油等有机溶剂。从成型性能上看,该塑料属于无定形料,吸湿性小,不易分解,但热膨胀系数大。易产生内应力。流动性较好,

2、可用螺杆式或柱塞式注射机成型。喷嘴用直通式或自锁式,但应防止飞边,宜用高料温,高模温低注塑压力,延长注射时间有利于降低内应力,防止缩孔,变形。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浇口,浇口与塑件圆弧连接,以免去除浇口时损坏塑件。要求塑件脱模斜度大,顶出均匀,塑件壁厚均匀,最好不带嵌件,各面应以圆弧连接,不允许有缺口,尖角。塑件壁厚均匀,不带嵌件,不须顶出机构,因此在成型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其塑件较容易成型。1.1.1.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图11 盖塞零件图(1)结构分析从零件图上分析,该塑件的总体形状为圆柱形。在

3、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有一段M30㎜的螺纹,长8㎜。设计时需要采用螺纹抽芯机构。在另一侧的端面上有大小相同的均布的4×Ф8的孔。该塑件的结构形状尺寸较简单,因此,模具设计较容易,设计时为了成型螺纹必须设置齿轮,齿条抽芯机构,来实现螺纹成型。该模具设计属于中等复杂程度。(2)尺寸精度分析该塑件的尺寸精度较简单,未注尺寸公差等级,其公差等级取MT5。各尺寸精度要求的较低,对应模具相关零件的尺寸加工能够保证。从塑件的壁厚上来看,壁厚最大处为5㎜,最小处壁厚为2.5㎜,壁厚差为2.5㎜,其壁厚在成型范围内,塑件较容易成型。(3

4、)表面质量分析该塑件的表面除了要求没有缺陷,毛刺外,没有特别的表面质量要求,故比较容易成型。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注塑时在工艺参数控制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1.2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以及确定模具型腔数量。计算塑件的体积V V=V1+V2+V3 3≈8731mm计算塑件的质量,根据设计手册,可以查得PS塑料的密度为3p=1.05g/㎝。故塑件的质量MM=pV =1.05×10×8731g≈9.06g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的结构,考虑其外形尺寸,以及注塑时所需的压力等情况,

5、初步选用注塑机为XS-ZY-125型。1.3 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查找相关文献,对PS塑料的成型工艺参数作如下选择(试模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注塑温度:包括料筒温度和喷嘴的温度。料筒温度:后段温度选用150℃;中段温度选用160℃;后段温度选用180℃;喷嘴温度:选用170℃;模具温度:选用45℃;注塑压力:选用80MPa;注塑时间:选用40s;保压压力:选用60MPa;保压时间:选用30s;冷却时间:选用40s;成型周期:110s。第2章注塑模的结构设计注塑模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

6、腔数目的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冷却水道的布局,浇口位置的设置,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顶出机构的设计等内容。2.1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决定了模具的结构,选择时应根据分型面选用原则和塑件的成型要求来选择分型面。该塑件为盖塞,其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塑件高度为23㎜,除一端有M30的螺纹外,其截面形状简单,如果选择端面为分型面,在脱模时不容易螺纹抽芯,抽芯困难。如果选择台阶处为分型面,脱模较容易,可以利用4×Ф8的孔止转,减少了模具加工的难度,便于成型后取出塑件。故应选用如下图1-2

7、所示的分型方式较为合理。图2-2分型面的选择2.2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该塑件在注塑时采用一模两腔的形式,即模具需要两个型腔。综合考虑浇注系统,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拟采用下图1-3所示型腔排列方式。图1-3型腔的排列方式采用上图所示的型腔排列方式便于设计齿轮,齿条螺纹抽芯机构,其齿条布置在开模方向上,结构较简单,并且结构较为紧凑。2.3浇注系统的设计2.3.1主流道设计根据设计手册查得XS-ZY-125型注塑机喷嘴的有关尺寸:喷嘴的前端孔径:d0=Ф4㎜;喷嘴的前端半径:R0=S12㎜;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

8、系:R=R0+(1~2)㎜;D=d0+(0.5~1)㎜;故取主流道的球面半径R=14㎜;取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5㎜.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锥度取1°~3°,该主流道锥度选取3°。经换算得到主流道大端直径D=9㎜。为了使熔料顺利的进入分流道,可以在主流道出料端设计半径R=1㎜的圆弧过渡。2.3.2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形状以及尺寸的设计,根据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