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城市定位论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

ID:37809985

大小:651.3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31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_第1页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_第2页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_第3页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_第4页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总第159期城市问题2008年第10期(文章编号]1002—2031(2008)10—0002—08“嵌入性"城市定位论——中式后都市主义的建构张鸿雁[摘要]认为“嵌入性”城市定位的核p就是让城市“回归自然”,“重塑”城市的自然文化属性;这个“重塑”不是强行“改造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感恩与回报,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让城市根植于自然,并给予自然以“善”的报答。(关键词】“嵌入性定位”;自然文化属性;城市终极人本;后都市主义(中图分类号]F291.1;C912.81[文献标识码】A1978年以后,“定

2、位”这个词在中国一时间曾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词汇,“企业定位”、“产业定位”、“市场定位”、“价格定位”、“城市定位”,以至于人生也要“定位”,等等。“定位”已经是市场经济社会前提下组织与个人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程序和行为方式。伴随世界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数量也必然在增长,中国目前已经有663个设市城市,在未来的15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将增加到1500个左右,中国仅各类型城镇就有上万个,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其中大部分将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有的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如深圳、东莞这样的大城市,以前都曾是一个乡

3、镇,仅3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的特大城市,深圳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人。面对世界全球化和全球城市化竞争的发展模式,城市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要求,也必然被卷迸发展“定位”的实际性需求浪潮之中。事实上,城市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并不逊于企业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竞争在很多时候是大区域间的或者说是世界范围的竞争,更具有复杂性和深刻性。因此,社会要进步,城市要定位,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城市社会来临的必然。一65原生态城市文化模式"的“形塑”一“城市是自然中的一棵树”正因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是空前的,在现实

4、中,有很多城市在高速发展中失去了自我,或者是“忘却”了给城市以科学的定位,有的城市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本土化的个性风格,城市的“建设性破坏”、城市的“合法化危机”、城市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使中国的城市正在以“千城一面”的样态发展着。正因为如此,面对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定位缺失,需要创造新的城市定位理论,给城市注入新的动力,不仅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而且让城市人在美好生活中创造人生的终极价值。城市定位的“回归”与“重塑”,其终极目标就是让城市能够如宝石一样,镶嵌在自然的怀抱里,形成(作者简介]张鸿雁,南京大

5、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剐会长,江苏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江苏省首批高级注册咨询专家。[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5JZD0038)——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化发展战略之阶段成果。[收稿日期]2008—05—13[修回日期)2008—07—05·2·本刊特稿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008年第10期“嵌入性”城市定位论城市与自然的“嵌入性”的结构关系。“嵌入性”(embeddedness)在汉语中有时被译

6、成“镶嵌”、“根植”的意思。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格兰诺维特将波拉尼的“嵌入性”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嵌入性”一词成为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性概念⋯。本文所论及的“嵌人性”城市定位的概念,主要是强调建构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与自然文化属性的结构性关系。可以说,人类创造的城市曾一度离开自然,或成为与自然相“对抗”和消耗自然资源的社会机体,特别是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几乎使城市成为自然的对立物,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几乎贯穿工业化的全过程,大量的山体被炸、植被荒芜、河流被污染、物种被人为灭

7、绝、田地被化学农药板结化,等等。今天,当我们在给城市定位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让城市深深地根植于自然的结构之中,并能够从中汲取能量与给养,或者应该这样说,城市犹如自然中的树木与森林,吸取营养,最终回报给自然。“城市应该是根植于自然的一棵树”这一概念定位其意义非常深远。为什么在自然界,燕子、喜鹊、蜜蜂等创造的“窝”、“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属于自然界的人类,经过社会化以后所创造的居住体——城市,却往往与自然的发展相背离?为什么人类创造的城市却不能够完全成为自然界有机构成的一部分?在笔者以往的研究中,曾多次

8、提出过城市的发展与定位要创造新的“城市文化资本”。1。,就是要创造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发展土壤和社会机制,说到底也是在塑造一种对自然感恩型的城市“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应该是城市原生态文化的建构与重生。有学者曾说:“随着地球人口更稠密的覆盖,越来越有必要保留部分地方的原始状态,也就是说,避免人类的组织癖好,比如国家和城市公园或保护区,节假日期间我们在这里可以逃避管理者、组织者和效益专家及其所支持的一切,而回到真正懂得组织事务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