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

ID:37787491

大小:1.2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31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_第1页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_第2页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_第3页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_第4页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学概念掌握系列摩擦起电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的探秘《科学》八年级第三册第四章(补充内容二)回顾: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A、验电器法: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是否张开。B、带电体性质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观察物体是否吸引轻小物体来判别是否带电。C、可利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1、原子结构:质量带电带负电带正电物质分子原子(核式结构)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吸引作用下(即原子核的束缚作用)高速绕

2、核运转。中性:通常原子核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原子原子核电子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质量较小一、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转移缺少电子失去电子带正电+3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3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守恒摩擦为什么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原因一、摩擦起电的原因: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原子核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叫正离子;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原子核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叫负离子。3.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以验电器和带电体的接触为

3、例)返回二.中和现象: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相互接触,正负电荷完全抵消,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中和。电流三、电流的形成: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B,先使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可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角度变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相同,说明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时,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返回1.电流的形成: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问题:上面实验中出现的电流是短时间的,

4、如何能得到长时间的、持续的电流呢?电流三、电流的形成:返回3.电源:①.定义: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电源;②.干电池构造:干电池的碳棒是电源正极,锌筒做的外壳是负极,碳棒与锌筒之间有化学药物。③.功能:干电池的正极能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能不断地聚集负电荷。④.电流方向:在干电池的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电源的种类1.化学电池:①.种类:干电池(大号、5号、7号)、氧化银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②.能量:干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2.发电机:发电机供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各种各样的电池蓄电池小结:1.物体的带电和摩擦起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荷,简称物体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负电。3.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的构造及其作用:有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等。5.中和现象: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相互接触,正负电荷抵消,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中和。复习

6、1.原子结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原子核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3.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池的外部,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4.电源及其能量转化: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正、负两极分别有聚集正、负电荷的本领,化学电

7、池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5.中和与中性的区别:返回小结:静电知识1、静电的防止: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关发蓬松;B、运送汽油的槽罐车与空气摩擦2、静电的应用:A、静电喷漆B、静电除尘——用木梳——装一条拖地金属杆练习问答题1、有人说:带电体发生中和现象时,正负电荷都消灭了,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中和现象的实质,也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都恢复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