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81598
大小:1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水域生态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池塘生态养鱼技术马洪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要]:应用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理,在分析池塘养鱼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对生态养鱼的思考,运用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为池塘养鱼提供科学依据,增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水域生态、池塘养鱼生态养鱼就是运用“多种经营”、“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养鱼,是一种节能、降耗、高产、高效的养鱼方法,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途径。以渔业为中心,在养鱼的同时开展农、林、牧、工、副业生产,利用其副产品和废弃物养鱼,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效效益和经济效益。池塘
2、养鱼是我国饲养食用鱼的主要形式。特别在但是养殖业中,其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5%以上。在发展养鱼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池塘养鱼的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制约,因此,应用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基本原理,根据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变动趋势进行生态调控,研究和探讨池塘养鱼可持续发展途径和措施,意义重大。1池塘养鱼的生态原理[1]养鱼池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具备生态系统的一切共性,。由于与外界水体交换少,适宜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品种混养,且饵料充足,利用水体充分,甚至还可使用施肥的方法来培育天然饵料等特点,形成了一个集约化程度高、资源利用充分、物质和能量循环速度快、产出能力大、
3、相对封闭的生态一经济循环系统。1.1池塘养鱼系统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池塘养鱼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主要是以光温、饲料、鱼苗、水体补充及随水流入物质(包括气体)等形式进入系统。而系统物质能量输出的主要形式是商品鲜鱼、废水排放等。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系统物质能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养殖场地选择,鱼苗、饵料投放,水体管理,科学捕捞,鱼种结构策划,鱼病控制等途径实现。因此,实现鱼塘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平衡,延长食物链条,提高物质、能量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在保证较高的经济产出能力的条件下,实现池塘养鱼对环境的友好,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原则要求,在养殖场地选择,鱼种结构策划,鱼苗、饵料
4、投放,水体管理,适时、适量捕捞,鱼病控制等方面遵循生态学原理。1.2池塘养鱼生态系统构成复杂的食物网池塘里混养多种鱼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上、中、底层鱼类立体混养;吃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混养,构成复杂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养殖水体生物生产过程,就是初级生产量与外来有机物的能量,沿着牧食链和腐屑链在不同营养级中流动和转化的过程。由于动物食谱的多样性和可塑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极为复杂,水体中生产过程可用下列两种食物链[2]来表达:1.3池塘养鱼的生产性能决定因素主要分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两方面[3]。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池塘的水源、面积和深度、形状和方向[4]、
5、水温、水质(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类、PH、COD、)、池水运动、营养盐、沉积物有机碎屑。这些因子不仅与池塘的基本条件及所有增产措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养鱼技术的实施也直接受到池塘条件的影响。生物群落主要为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细菌类、鱼类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不仅影响了池塘水质,同时也为养殖对象提供了优良饵料。2从生态角度看传统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评价主要从投入渔业的饵、肥、药物等方面着手。当前,水产养殖者普遍感觉问题多,鱼难养;消费者普遍感到养殖水产品的口味比以前的或天然的水产品差多了.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了。2.1池水过浅,用药不当,池塘生
6、态系统脆[8]池水较浅,池塘水体空间较小,鱼类生存空间有限,池塘承载力小,鱼产量低,水面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而得到浪费;池塘水容量小,物质循环不畅,物质能量输入输出难于平衡,导致有害物质积累难排,使得生态系统脆弱。2.2养殖品种单一化。食物链短养殖品种单一,有的池塘仅养草鱼、鲤鱼,有的投放少量或不放滤食性鱼类,没有搭配肉食性鱼类,放养比例极不合理。大量投喂饲料饲草,被吃食性鱼类,类摄食,残渣剩饵、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食物链短或中断,造成营养浪费且水质败坏,养殖成本增加。2.3投饲过多,能量沉积,生态失衡投饲过多,导致物质能量沉积,淤泥较厚,池底有机质过多,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水质较差
7、,池塘老化,生态失衡。为维持池塘生态平衡,不得不加注新鲜水,排放池水污染环境。。根据美国大豆协会1996年在中国的池塘养鱼研究资料[5]:鱼体只会同化饲料中的20%氮和40%磷。这将导致养殖池塘氮、磷失衡和水体富营养化。2.31水体富营养化传统的精养池塘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中国的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仍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为主要形式。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也随着增加,但是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