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

ID:37766289

大小:4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30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_第1页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_第2页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_第3页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_第4页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档案异质异地保管策略研究宫岩向晶刘俊无论是美国“9.11事件”,还是汶川、日本特大地震,让人们懂得了灾害的来临猝不及防,也让档案人看到,最早从“9.11”危机中走出困境的组织机构大都得益于数据资料的异地备份,震后被泥土埋没或雨水浸泡的档案内容信息得以恢复留存也主要依赖全文信息备份数据或缩微复制品。尽管有效备份和异地保管是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已成为档案界的共识,实际需求也早已迫在眉睫,但由于灾备方案的技术复杂性、建设成本昂贵等种种原因大多数档案部门依然迟迟未动。当前条件下,档案部门如何建立适合档案部门特点的、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用的存储和备份模式,是急需档案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解

2、决的问题。1通用方案在档案部门应用存在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大公司为人们设计出了一些相当不错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在金融、电信、交通、商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良好的成效,但这些方案如在档案部门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1.1数据与系统恢复的侧重关系  11当前容灾备份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设备配置主要集中在关键业务应用恢复和数据实时备份上,恢复的顺序是在系统恢复后才能保证数据的恢复和使用。档案数据备份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完整保存,以及当灾害发生后保证急需数据的迅速调出和恢复,这一点与金融、电信、交通、商务等领域的即时应用有很大的差异。档案部门保管的信息数据是相对静止、稳定的,从档案信息特性和需求来看,也不需要36

3、5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所以,灾备方案的重点在档案数据的完整保护上,即关注的是数据的损失和恢复情况,即RPO(recovery point object)情况,而不会特别强调RTO(recoverytimeobject)实时运行和瞬时恢复。例如实时双机热备方案虽然足以应付宕机或系统故障问题,但在特大灾难或战争毁坏面前,仅搭建、恢复系统环境就需要数十个步骤,占全部恢复时间中很大比例,其难度比数据恢复更加复杂和费时,也难以保证“实时在线”。因此,现阶段档案容灾备份工作的重点可放在数据恢复和调用而非不间断业务上,注重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产品,不要一味追求高精尖。1.2异地数据的安全

4、性汶川、日本地震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异地备份的合理距离是多少?为克服灾害所应选择的距离,不是仅局限在不同机房、不同的办公地址、不同的城市,还应考虑不同的地震带、不同的电网、不同的山川流域,甚至不同的战区。但这些因素往往已超出一个单位所管辖的地域,可能需要依靠外单位人员进行管理。将档案数据委托外单位人员全面管理和掌控,其产生的保密安全责任问题是档案部门难以承担的。1.3网络的依赖性11灾害对网络的破坏和摧毁是首要的,不可避免的。通观各容灾备份方案,大都是依托网络环境实施的。无论是依靠国际互联网、本系统的办公网、还是单位内部的局域网,一但网络出现问题,信息服务业务将全部瘫痪。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

5、网络瘫痪事故有五起,包括2006年台湾地震震断海底光缆事故、2009年暴风DNS受攻击导致大范围断网、2010年百度域名被劫持事件、2011年中国电信宽带维修导致大规模网络故障,以及今年1月21日波及全国三分之二网站、持续超过一个小时的大规模“网络瘫痪”的DNS域名根服务器故障等。这些“网络瘫痪”事件就提示我们——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即便只是一时的中断,就能使许多机构陷于混乱。这种仅能适应太平时期的备份方案,当灾害真正来临,在网络被破坏或受阻时将很难实现原来设想的容灾效果。并且,档案部门应用的网络是建立在其他部门建造的网络基础上,不仅在网络通信、带宽流量等方面都受到限制,而且一旦网络出现

6、故障,自主修复能力有限。此外,网络的传输速度还达不到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从现在网络条件看,如需远距离传递或下载馆藏量级别(至少几个T)的数据所用的时间和成本,有时还不如靠人工送达来的方便和快捷。1.4存储介质的可靠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备份的形式除了磁盘阵列外,许多为脱机的磁带和光盘备份。11磁带库提供了最经济有效的备份载体,但磁带机的普及性、兼容性并不高。同一系列品牌也只能保证三代以内的兼容。另外,磁带有顺序读取性,当一处出现问题,后面的信息便无法读取。由此可见,将磁带作为长期的灾备载体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光盘作为存储介质虽较为普遍,但相对于海量数据其容量有限,载体数量偏多,质量性能参差不齐

7、,保管要求较高,检查校验繁琐困难,迁移更新成本不小等等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光盘的无症状突损在保管中很难监控,虽然可以按规定要求定期检测,但多数情况下是采用不少于10%的等距或随机的方法抽检,一但遇到被漏检的数据损失,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就不确定了,这是档案部门最难以接受的。一般的档案馆最少也有几个T的数据量,以现在的VCD、DVD或蓝光盘的容量装载,上千张光盘的拷贝迁移速度将会限制数据恢复能力。1.5设备和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