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64269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0
《我当校长这几年 窦桂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当校长这几年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10年11月,我正式出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第16任校长。刚接手时,我一连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当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刚出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作为校长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如何不辱使命,带领团队,“回头看、向前行”?这几年,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其中有这样几件“最重要的事”── 一、找到清华附小的坐标“承前”才能“启后”。清华附小是
2、一所有百年文化积淀的老校、名校。“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无数先辈的所言所行诏示我们: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翻开清华附小的历史,我陷入了沉思。百年来,清华附小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1915年,附小的前身成志学校创立,那时,学校就开设了算术课和英语课。受其时梁启超为清华大学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的影响,成志学校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立为本校校训。民国时期,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提出人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由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等著名学者组成的校董会,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1936年大师们亲自
3、签名的有关课程设置要求等一系列珍贵的历史记录。抗战时期,学校随清华大学迁往西南,艰苦的西南联大八年岁月,赋予其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学校先后开设了科学课、体育课,并自制飞机模型、体育设施、肥皂等。从西南联大回到清华后,成志学校把周边的一所贫民学校(成府小学)并入本校,成立清华附设学校,让寒门子弟也能享受清华的教育资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秉持“勤俭办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探索“五四制改革”。改革开放时期,学校坚守“基础与创新”的办学思想,当下又提出“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可见,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清华附小在中国基础教育
4、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与公益服务引领。守正中传承,传承中创新。清华附小“现在在哪里”,又“将去向何方”?循着这样的追问,我将清华附小“育什么人”、“怎样育人”两个问题当做自己的课题,开始进行既动脑又动腿的行动研究。我到北京市十一学校跟踪学习一个多月;带领教师们寻访了北京六所著名的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带着老师们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和清华附中听课、参观,并请李希贵、王殿军、张思明等著名校长和专家来校讲座。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十分重要,由于我校的学生大多升入清华附中,因此,我又专门邀请清华附中的一些领导,以集体
5、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会谈。经过一系列的走访我发现,儿童的成长被我们的教育人为地割裂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毕业一个月后即进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知识体系,仿佛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同样,小学与中学之间也有一道明显的分水岭……带着这些问题,一方面,我带领教师全面实施“抗震加固”后的校园文化改造,一方面反复研究国内外有关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还就有关问题到一些著名的中小学与校长、教师讨论。这种研究与讨论,使我能够以更高的站位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思考“育什么人”的问题。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在为学校寻找新的发展坐标时,不仅要“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还要学会“以世
6、界的眼光看中国”。在这样宽广的视角下,我们要使学校的发展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相吻合,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内核相契合,与历经岁月砥砺的附小精神相融合。就这样,纵览历史,横观当下,我对学校应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和中小衔接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些明晰的思路。以此为基础,在李希贵校长的指点下,我开始着手制定《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在那段日子里,我满脑子都是“怎么办”——几个声音在打架,多少幅图画从眼前闪过;我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愁眉紧锁,一会儿开怀大笑……经过三个多月的“折腾”,初稿终于完成。之后,我把初稿交给中层补
7、充修改后,再发给全体教师深入讨论、补充完善。老师们的智慧贡献大大提升了“纲领”的针对性;而老师们也因为自己的意见被采纳、甚至自己的某个用词被采用,而把“纲领”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后来,我们又就相关内容征求全校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经反复修改,一年后,这一纲领性文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经逐年修订,“纲领”已从最初的100条简化为现在的30条。几年来,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文化密码”,初步实现了全校教职工以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例如:“纲领”勾画了学校的发展愿景:“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的智慧与欢快的笑声;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
8、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快乐;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我们初步从自我发展(身心健康·成志于学,自强不息·学会改变)、文化修养(工具运用·实践创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