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

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

ID:37763505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_第1页
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_第2页
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_第3页
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书育人楷模李振华:情洒沂蒙情洒沂蒙——记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李振华亲眼看到山区文化的落后和乡亲们的纯朴与真诚,李振华老师再也迈不开回乡的脚步,沉甸甸的使命由此追随了一生。扎根山东淄博沂源教育60载,为了山区教育,他无怨无悔、默默耕耘。60年来共捐献96.2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名。退休后,他把大半生的积蓄和国务院特殊津贴献出,建立了3个基金会。——题记李振华,江苏南京人,1937年出生,中共党员。1953年,年仅17岁的他从南京师大到沂蒙山区支教,历任沂源县韩旺小学教师、沂源县张家坡中学教师、教导主任、沂源一中教师、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校长。扎根山

2、东淄博沂源教育60载,为了山区的教育,他无怨无悔、默默耕耘,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为改变山区教育面貌倾尽全力。他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就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资助贫困生,60年共捐献96.2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名。退休后又将大半生积蓄和国务院特殊津贴献出,在他工作过的学校建立了三个基金会。他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十大山东好人”、“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人

3、大代表。为表示对他的感念,他最早工作过的韩旺学校改名为淄博市振华学校。中央、省、市电视台为他摄制了《情洒沂蒙山》、《蒙山牛》等17部专题片,以他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留住青山》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师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一腔热血系老区1953年冬天,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李振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山东支教。初到山东时,领导得知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年仅17岁,怕他受不了苦,决定安排他留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他却说:“还是让我到最偏远最落后的沂蒙老区去吧!”就这样,李振华肩背铺盖,手提行李,来到了沂蒙老区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韩旺村。出乎意料的贫穷落后,令李振华始料未及。走进位

4、于半山腰的由3间破庙改成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洞一般的窗户、仅有的一扇门、透风撒气的四壁和大大小小石头课桌、玻璃瓶制的煤油灯、后墙角放着的一张旧床、不像样的泥炉子和提水用的灰罐子。村支书告诉他:“这大石头是课桌,小石头是板凳。上课时你就吹吹哨子,没有表,你就看着日头掌握时间。阴天时,点一段麻杆,麻杆燃尽就是一节课。”晚上,他躺在教室一角的床上,外面是漆黑的夜晚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更令他难耐的,是无尽的孤独与乡愁。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教室里一下围拢来38名学生,最大的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只有7岁。李振华在忐忑不安中开始了他的第一课。可是他的一口南方话,却引来了阵阵

5、笑声和议论。最初的生活使他苦涩不堪,他不知怎样应付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回家的念头。但是沂蒙人民博大宽厚的胸怀让他感动了。大婶们亲手纺布,在煤油灯下为他缝制了御寒的棉衣、布袜子和钩子鞋。逢年过节,乡亲们争相邀请他到家里过节,把好吃的都给他留着,怕他受冻,冒着严寒到山上刨来树墩给他生火。他渐渐了解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乡亲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韩旺村在孟良崮战役中最多出过36付担架,有8位乡亲在战场上牺牲。领导的关怀,乡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以及老区人民对革命的巨大贡献,深深感动了他。当他看到韩旺村搞互助组连个记工分的人都找不出来,只会在墙上画杠杠表示时,

6、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亲眼看到山区文化的落后和乡亲们的纯朴与真诚,他再也迈不开回乡的脚步,沉甸甸的使命由此追随了一生。他写信让家人寄来了一台收音机,每天跟播音员练习普通话,练了一段时间未能学会,以后就干脆学说沂源话。今天,这位朴实和慈祥的长者,从外表上看,与沂蒙山人没有任何区别:一身半旧的中山装,脚上永远是粗布鞋,态度谦和,口音依稀尚存南方人特有的轻柔,却是地道的沂源腔。当时,沂源县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37个贫困县之一,乡亲们靠吃糠咽菜度日,冬天有的连被子也没有,孩子上学十分困难,面对这些物质和文化都极度贫乏的农民,他的心在剧烈地颤动。家里从南京给他捎来大米,他颗粒不留

7、,分给最困难的学生家长。看到烈属耿大娘手脚被蚊子叮咬得肿块斑斑,他立即回到学校把自己的蚊帐扯下来,给大娘挂上。学生头发长,没有钱理发,他便自费买来理发工具学着为学生理发。冬天,有的男孩家里缺少被子,就跑来和李老师睡在一个被窝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发扬抗大精神,自制了28种教具,业余时间翻山越岭去孩子家里补课。他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还成立了“红领巾银行”。学生做了好事情,就可以在“银行”里记上分。1955年,沂源县其他学校初中的升学率为10:1,而他教的应届毕业生全部升入了中学,轰动了整个沂源县。就这样,南京来的洋学生与沂蒙山的苦孩子成了师生,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