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

ID:37740731

大小:2.6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0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_第1页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_第2页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_第3页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_第4页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唐代是中国民间玩具由发展到全盛时期,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得以开发,当时流行的玩物,已非陶佣之属,面塑、瓷塑、丝帛、扎纸、雕木、彩绘等玩具在民间流行甚广,其题材都较以前丰富多彩。唐代瓷塑玩具唐代孔雀绿釉龙形小玩具唐代彩塑舞狮唐代彩塑擀面者唐代彩塑打马球唐代彩塑马舞宋代当时的玩具,具有了岁时节令的活动现象,许多玩具已成为传统节日的标志。宋代最为普及的泥玩具是“磨喝乐”,在农历七月七日之前大量上市,小孩子们都买回去“乞巧”。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磨喝乐是一个小胖娃娃,穿着红背心,系着青纱裙子,手里拿着一枝荷花或荷叶,相貌端庄十分可爱。磨喝

2、乐在当时不仅是普通人家孩子玩耍的主要玩具,也是皇室贵族孩子玩具之一。虎丘耍货宋代磁州窑瓷塑仕女宋代磁州窑瓷塑仕女宋代儿童玩具鸠车宋代泥塑元明两代,民间玩具题材渗入到了杂剧故事艺术中,也是风格定型时期,而明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种玩具得到了发扬光大,新涌现的专业化玩具生产不断著称于世,技艺水平显著提高,形制日趋精致,其品类更多地涉及到了吉祥寓意的范围,并有许多具有产地特点的玩具得以形成,象陕西凤翔泥偶鬼脸,河南淮阳“泥泥狗”,江苏核雕艺人王叔远的“核舟”,广东吴川的梅录泥人和佛山的“纸朴”,江西景德镇的瓷玩、江苏宜兴的陶玩和广东石湾的“陶公仔”都

3、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拐磨子牵马元代黑釉玩具马中国民间玩具艺术在清代发展到高峰阶段,其生产格局,风格样式和技术品类已基本完备。其材质之丰富、行工之熟巧、形制之精美、题材之广泛,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还有许多技艺品类为清代新创,如无锡的“印段镶手”技法,南京的“西洋镜”,苏州的“影戏洋画”、“自走洋人”,北京的“猴戏”、“鬃人”等等。清代抖空竹清代益智玩具九连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