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

ID:37731933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_第1页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_第2页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_第3页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 论文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使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就是以此为思考点,从教学实践出发去剖析思品课改的种种误区。  关键词:课程改革误区  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中鼓励并倡导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它十分注重

2、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被激活,学生得以主动而生动活泼的发展。但是,新课改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使我们无比忧虑。一是因为思品教学改革的积重之躯欲进难速;二是因为思品课程改革误区重重。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思品老师,我听过和上过很多公开课。我想,思品课程改革的误区主要源自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盲目“跟风”、赶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问  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充分发挥

3、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是对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的根本变革。但有的老师把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思品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对话”理解成“问答”,于是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填鸭式”变成了“放羊式”,鸡零狗碎的豪无启发性甚至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总是千方百计“诱导”学生向老师的“标准答案”靠拢,甚至迫不及待地直接替学生回答。长此以往,思品课堂只能成为思想的屠宰场,学生只会越问越笨。  我认为,课堂中的提问一定得讲究艺术。“问”4要在于问什么,怎样问,在什么情况下问。教师需

4、要认真备课,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少而精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情感的触动和知识的举一反三。要合理地设置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区分度,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想说也能说,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满堂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应在“动中学”,“做中学”。于是乎许多教师把“活力”形式主义化,似乎课堂不热闹就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就不是一堂好课。我自己也有过这种经历。记得有一次上《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便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来展现自己。学生又是唱歌又是拍手又是表演欲罢

5、不能,欲止不住,气氛不可谓不热烈。但等上完这堂课仔细推敲一下,我发现此活动与教学内容并无多大联系,只是为乐而乐,褪下“乐”的外衣,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这种外功多于内功,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的“活动”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没体验、没反思,丧失了活动的价值。  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室中出现短暂的沉默是正常的,因为学生需要独自静静地思考的时间,需要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这种沉默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动,又要让学生静,该动时动,该静时静。教师既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又要善于“讲课”。  三、满堂夸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尊重

6、学生,赏识学生。但是有的教师理解成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记得有一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喜欢上思品课吗?为什么?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因为在课堂上无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学生的回答令我感慨万千。童真的话语间真实地折射出许多教师在新课改中理解上的偏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充斥着对学生的廉价夸奖,无论学生的表现是值得表扬还是不值得表扬。在一些课上,经常可见一些老师无论学生如何回答问题,都说“你很正确”,“很好”似乎人人不错有道理,一律无原则地予以肯定和赞赏。4  实际上尊重具有相对性。对一个人的尊重不是无原则的包容,不等于

7、一味地顺从和迁就,更不等于放纵和无序。真正尊重一个人,就要更严格地要求一个人。因此,科学的尊重观决不拒绝批评,尊重也不排除惩戒。课堂上教师过多的随意性夸奖实际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它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因此导致学生沾沾自喜,甚至诱导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习惯,而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对学生的错误结论要加以匡正,使之及时拨正认识的航向,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也要恰如其分的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的“夸奖”才更有价值。  四、满堂合作与探究  

8、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