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31810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审真审题,定向扫描 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语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目,把握题目要求,即是把握题目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目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目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
2、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2、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3、回答“怎么理解……”的题型:首先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
3、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
4、,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6、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卢沟桥烽火》:不能写成,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叙述了我军和敌人在卢沟桥打仗的清况。 (2)不能写成提纲
5、式,如这段写了卢沟桥烽火的战争起因。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这段话写了我军为什么要和日军在卢沟桥开战。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 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 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
6、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阅读理解的困难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解答这些题时,考生应把握以下两点: 1、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
7、照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注重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 关键语句是指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在意义或结构上起衔接、照应的作用。要理解它们的含义,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在应付针对关键语句命制的试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照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