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D:37730953

大小:1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先知水平、认知水平与能力的不同,他们所接受的知识程度也相应地不同,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安排层层递进式的模式,从旧知到新知循序渐进,步步为赢;作业布置时常分必做题与选做题,可谓考虑周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但事与愿违,学生之间的差距随年级的增大而增大。如何让

2、课堂教学让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学到知识,使课堂教学有效笔者认为在于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心,即兴趣。于是,我们常想出许多方法,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成功感。以下谈谈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建议。一、利用问题串的魅力利用问题串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精练、简洁,常利用一道简单的基本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有时也可以一法多用,产生有梯度、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感受这问题的本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巩固与提升。例如:在初一学到字母代表数时,常遇到找规律的题,这类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给我们教师带来一些困难,如何引导是关键。例如:在

3、一次初一习题上有这么一道填空题:由于此题没有提示,是一道填空题,没有梯度的设置,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在当时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导1]相等吗?(结论:相等)[导2]相等吗?(结论:相等)[导3]相等吗?(结论:相等)[导4]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用一个字母表示成你所发现了规律。这是一步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是利用刚写完字母代表数后的一次应用。(结论:)那利用你得到的规律,来试试的值。学生容易作如下处理:利用规律进行拆项,结合首尾相消得到结论。并让学生清楚其结果的有趣性,即课后,我不禁在想: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因为给了他们过多的问题串作为铺垫,使一道经典

4、的问题没有深度,而且没有拓展,只做了“对题论题”,于是,利用一次课余时间对此题进行了变式与拓展。[变题1]的值。学生容易想到把每一项都进行拆项,即,但其实这是错误的等式,于是提醒学生怎样把它变成正确的等式,接着进入了观察阶段,学生发现的关系是1:2,的关系也是1:2,…,也是1:2,从而得到,,…,;这样就得到:接着让学生回答此题得到的规律,并用一个字母表示出你所得到的规律,并思考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去发现当分母的改变得到的一般规律,并写出当时,的关系。(结论:其实结论与的大小无关。)这一结论使问题更具有一般化和普遍性。[变题2]的值。学生很快进行了如下处理

5、:,此时的难点是如何进行消项,这时出现两种思路:思路1,观察其规律,进行消项,即;思路2,观察原来的求式,发现规律,即思路1体现了学生的连贯性和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思路2体现了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性和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我当时没有备课到的。而后我又进行了拓展,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拓展1]观察规律填空:2,6,12,20,____,42,_____。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得到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4,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6,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大8,于是得到第5个数应比第4个数大10,于是填入30,依次类推,另一空格为56。我接着

6、问学生第9个数是多少?(学生很有兴趣在算出是90)那第90个呢?此时学生没有办法,经过一句“想想问题的本源”,部分学生恍然大捂,得到第90个数为8190。原来这组数据的规律可以看成是:,这样联系了先前的知识,(其实还可以作1,3,6,10,15,21,……等类似规律填空的训练。)并进行了拓展2的训练。[拓展2]的值。此题可以说是原题的变式,也是拓展1的延伸或变式,学生没有出现一个一个计算,很快利用上述方法进行了求解,考查了小学的分解因式的知识。我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道很有新的问题。[拓展3]通过上述问题,请你在1到100中找出10个自然数,使它们的倒数之

7、和等于1。这需要充分掌握了对原题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兴趣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实好多学生得到了答案,即,理由很简单,在拓展运算和原题中都出现了的隐性知识,这样有9项,加上1项正好凑足10项。通过变题与拓展,学生对这一拆项的问题基本掌握,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进行了延伸,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家庭作业。[延伸1]对进行拆项,使它等于某两项的差。这是一个开放问题,学生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只要两项之差等于即可。主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延伸2]用一个等式建立起与的数量关系。这是一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让学生检验第一问的拆项的正确性,为下一步

8、服务;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延伸3]求,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