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

ID:37729927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_第1页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_第2页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_第3页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_第4页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安乐死”的角度浅析自杀行为的社会属性摘要:“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这种选择无痛苦死亡的方式看似只是人体的自杀行为,但却因为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争论重重。有关于“安乐死”实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观点冲突,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对人类自杀行为支持与否的辩论交锋。两者如何在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中备受褒贬,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关键词:安乐死自杀行为社会关系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非诚勿扰2》票房叫好,除了对爱情和生活哲理的阐释之外,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莫非电影中“帮助自杀”的剧情了:人物李香山身患绝症,在举办完所谓的“人生告别会”以后,由男主角帮助推着轮椅上船,当船驶入大

2、海后,男主角转身进船舱,只听到外面李的跳海声……就是这样的一组镜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争议。有人说这是“安乐死”,因为是按照其本人意愿完成的;也有人认为这是普通的自杀,而别人创造了帮助的条件。不绝于耳的讨论只说明了“安乐死”或者自杀行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两者的关系和适用争议上也说明了个体行为和社会属性始终是无法分割的。一、“安乐死”的概念和背景“安乐死”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我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安乐死的理

3、论和实践都有很长远的历史。据资料统计,古代斯巴达人为了保持健康与活力,处死生来就存在病态的儿童。不仅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中表示支持这种做法,而且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也赞成解除无法治疗的痛苦的方式。同时,毕达哥拉斯等许多哲人、学者、政治家都认为在道德上对老人与虚弱者,实施自愿的安乐死是合理的。随着16世纪后人本主义的兴起,从天赋人权的基本思想出发,变得不提倡安乐死。但是也有学者从社会的效益和理性的思考出发,考虑和提出安乐死的主张;如f.培根在《新亚特兰提斯》一书中,主张实行自愿的安乐死。安乐死的再次提出、大肆宣传和广泛推行,发生在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实际上纳粹分子是在安乐死的借口

4、下,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化了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中包含的一对固有矛盾。二、适用“安乐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争议于是,有关于“安乐死”的争议和讨论不断出现。大体来说,“安乐死”适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主要在医学和法学的角度争议激烈:医学方面,部分人认为,对于受到必死无疑的疾病折磨的病人,还是不要用人工的方法来延长其生命为佳,只要能使病人在死亡前比较舒适和安逸就行。自愿安乐死的人可在生前立下字据,授权医生,按其意愿在他们临终时不采用人工手段延长其生命。而另一是声音是,虽然医学水平已回天无力,可是病人不但有呼吸和心跳,大脑的功能完好,用安乐死的方法就相当于人为地让这些病人死去,医

5、生的作法无异于“杀人”。重重的矛盾冲突更体现在法律和司法实践上:据收集到的资料,世界各国,除个别国家对积极的安乐死持容忍的态度、免予追究法律责任外,一般都把它视为一种特殊的杀人罪,如瑞士、挪威、波兰等。但是,荷兰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其后日本、瑞士等国和美国的一些州也通过了安乐死法案。由于安乐死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问题,我国至今也尚未立法。综上可见,看似快乐而不痛苦的“安乐死”并不那么简单地就可以达成一致意见。我们研究时,不仅可以当其视作医学伦理、法律或司法实践问题;也可以把它看做和自杀行为等同的社会问题来对待。三、自杀行为与“安乐死”的社会属性分析狭义的自杀行为是指有

6、意识,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某种意义来说,积极的安乐死可以等同于狭义的自杀行为。它们本来只是结束个体生命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同样在法律和道德之间饱受争论,原因是它们背后牵涉的丝丝缕缕的社会关系和折射出来的社会属性。1,自杀行为起因离不开社会因素。自杀行为的目的是追求自我生命的终结,这种自我毁灭的意识成因是多方面的,其本质来源于社会的因素。人们可以先验地假设,自杀所取决的个人条件有两种。首先是自杀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自杀的人有时是遭到家庭的不幸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有时是遭到贫困或疾病的折磨,有时是不得不因某种道德上的失误而自责,如此等等。此外,因为经常伴随着自杀而被认为是引起自杀的情况

7、几乎数不胜数。有的人在富裕中自杀,有的人在贫困中自杀,有的人是由于家庭的不幸,有的人则刚刚通过离婚摆脱了使他不幸的婚姻。自杀行为的借口总是离不开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因素,可能是疾病折磨,可能是家庭不幸,可能是工作失意,还可能是经济贫困。这些种种的生活因素都来自于社会,没有一个人能摆脱自己的社会属性,自杀的各种行为原因,都抹不去社会给自己烙下的印记。2,自杀行为的后果影响社会关系。我们都知道自杀行为的后果是死亡,虽然死亡看似是个体生命的结束,但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