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24433
大小:4.2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9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年会会议简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年会会议简讯山东烟台2012.6大会主题1转化医学2出凝血疾病3MDS4干细胞移植转化医学阮长耿院士报告:以美国为首,掀起新一轮“产学研”结合的新浪潮,强调基础回归临床,要从临床需求出发,形成企业——项目——政府支持的产业链。介绍了“SZ单抗模式”——靶向治疗,路径治疗出凝血疾病——ITP流式检查血小板抗体——ITP诊断新途径,指南新趋势ITP新共识白介素-11联合美罗华治疗难治性ITp硫唑嘌呤,CTX——平民方案CR30%出凝血疾病——获得性血友病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刘霆教授报告:由于肿瘤、免疫等因素,引起出现Ⅷ抗体,导致的单纯
2、APTT延长的出血性疾病。运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免疫球蛋白、激素等治疗,推广诺其(凝血Ⅶa)-1.2mg/支,出血后尽早静脉推注90ug/kg.初次注射后可能需再次注射.疗程和注射的间隔将随出血的严重性、最初间隔2-3小时,如需继续治疗,一旦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可增至每隔4、6、8或12小时给药.内科溶栓新动向全国出凝血组长,协和医院赵永强:根据美国ACCP-9指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在发病3小时内推荐静脉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1A级),对于发病在4.5小时内的患者,推荐静脉rt-PA溶栓治疗(2C级),对超过4.5小时者,则不
3、推荐静脉rt-PA溶栓治疗(1B级)。对于近段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不满足静脉溶栓的条件,可在发病6小时内行动脉rt-PA治疗(2C级)。静脉溶栓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2C级)。不推荐机械取栓(2C级)。内科溶栓抗凝新动向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关键是血管再通和恢复灌注,血管再通方式包括药物开通和机械开通。新版指南对于早期再灌注治疗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推荐手段仍是药物,推荐的唯一药物是rt-PA,用药主流途径是静脉途径,治疗时机主要采用时间窗而不是生理窗。目前有一些利用影像错配模型扩大溶栓时间窗的研究,但是ACCP9并未接纳这些研究的结论。在动脉
4、溶栓的研究中,虽然既往的研究曾采用除rt-PA外的其他药物(例如尿激酶原),但ACCP9只接受rt-PA作为唯一的溶栓剂。关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尽管从理论上看来其具有更大的优势,吸收了静脉溶栓及时性和动脉溶栓高效性的优点,但是ACCP9认为尚缺乏充分的证据。尽管近年来关于机械血管开通的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研究者开发了众多的机械开通设备和手段,例如急诊支架、MERCI取栓装置、Penumbra系统、TREVO系统、Solitaire支架等,这些机械血管开通治疗已经在美国和其他众多国家得到了批准,但是,ACCP9依然认为其证据尚不够充分,在没有获得更多的证
5、据之前,并不推荐临床常规使用机械血管开通设备。内科溶栓抗凝新动向对于不能活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皮下应用预防剂量的肝素[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应用间断加压装置(2B级);LMWH优于UFH(2B级);不建议应用弹力袜(2B级)。推荐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策略优先顺序为LMWH、UFH、间断加压装置。ACCP9指出,对于有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建议长期应用阿司匹林(75~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25mg/200mgbid)、西洛他唑(100m
6、gbid)(1A级);在推荐的抗血小板策略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优于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2C级)。新型抗凝药近年来新型抗凝药逐渐问世,主要是活化Ⅱ因子和Ⅹ因子抑制剂,上市药物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这些新型抗凝药接受了大量与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对照的试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传统抗凝药,但由于这些临床试验发表较晚,且多数并非心源性卒中二级预防研究,因此迄今几乎所有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并无明确推荐。并有提出以阿司匹林抗静脉血栓的动向抗凝按危险度分层细化按照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非术科都有危险度分层,分为低危、中
7、危、高危,推荐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进行预防,低危组3个月,高危组终生;不再强调超声的重要性。重申MDS诊断的规范天津医科大学邵宗鸿教授:MDS机制:癌性克隆——免疫逃逸反应,杀伤正常造血细胞——三系减少;癌性克隆失去抑制——转白提出MDS诊断的视觉(1)单纯的形态学过渡至“MICC”(2)维也纳标准三系减少大于6个月,排除其他三系减少的原因(必要条件);典型的染色体,典型的基因突变(RAS,TET-2)(确定条件);骨髓集落培养,流式细胞见异常红系髓系克隆(3)形态特点:粒早、红大、巨核小(4)强调细胞膜、胞浆、胞核皆有发育异常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造
8、血衰竭性疾病:重型再障、低增生MDS,骨髓纤维化,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激素、丙球有效,骨髓COOMB阳性,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