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17673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自然地理作业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词中关于天气描写的地理学解释1.雾:(1)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咏雾》唐苏味道雾是漂浮在近地面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在此句中,“氤氲”描写的是雾的特征,指湿热飘荡的云气。“氤”字从气从因,“气”指“混沌之气”。“因”指“承袭发展”。“气”与“因”联合起来表示“混沌之气飘荡聚合,轻扬者化为天,重浊者化为地”的变化过程。“氲”字从气从昷,意为“湿热水汽”,这是说“混沌之气”具有湿热特性。“起洞壑”表明,雾形成于山谷之中。此诗句所表现的是辐射雾。辐射雾,由夜间地面辐射冷却而使贴近地面的气层变冷形成的。其
2、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秋冬季居多,多在下半夜到清晨出现。日出前后最浓,白天辐射增温后逐渐消失。其主要形成于山谷、盆地。厚度一般在100-150米左右,水平范围较小。(2)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凌雾行》唐韦应物该诗中交待的季节为秋季,时间为早上,这时形成的蒸气雾。因其常见于深秋和初冬的河、海、湖面,又可称河湖烟雾。蒸气雾是由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冷空气流过较暖的水面时,水蒸气会很快便经由蒸发作用而进入大气层并逐渐降至露点以下而冷凝,最终形成蒸气雾。2.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指天将破晓,表明时间为早上。“霜满天”表现了寒霜满布。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日落后,地面及近地面空气相继冷却,温度降低。诗文中描写的“月”表明为晴天夜晚,此时无风或风速很小,地面有效辐射强,近地面层气温下降到露点。当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即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此时的季节是初冬季节,温度在零度以下,水汽凝结为固体,形成了霜。1.露: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此句为描写秋夜寒露时节梧桐上的露水的景色的一句。秋季日落后,地面及近地面层空气相继冷却,温度降
4、低。当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即凝附于梧桐叶上。秋季的温度在零度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形成了露。另外,关于露与霜的关系,还有另外的一首诗写到:悲秋霜岁晚,繁露已成霜。——《白露为霜》唐颜粲此句表明露与霜的成因相似,不同状态形成的原因取决于环境温度的高低。当温度在零度以上的时候,水汽凝结为液态形成露:温度在零度以下的时候,水汽凝结为固态,形成霜。本句中,季节已是深秋,天气的变冷和温度的不断下降,致使“白露为霜”。2.雨:(1)关于梅雨的形成原因——准静止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南宋赵师
5、秀该句描述出梅雨降雨是家家雨,也就是锋面带所覆盖的地区都是雨。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三衢道中》曾几该句描述出梅雨时出现晴朗天气。解析:每年六七月,南方天气变暖,温暖的空气向北移动,遇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空气和暖空气相互碰撞,势均力敌,互相中和,便在长江中下游至日本一带形成一条准静止锋或缓慢移动的冷锋,造成江淮地区连续不断的低温潮湿和阴雨天气。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南方的暖空气逐渐强大,就把来自北方的越来越弱的冷空气远远的推向北方,这时梅雨季节就过去了,天气也就放晴了。因为梅雨的的降雨有变动
6、性,在有的年份,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较强,向南推进范围也比一般的情况下大,便产生了“日日晴”的现象。(2)降水量分布不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唐刘禹锡该句中的降雨属于对流雨。夏季空气的湿度大,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引起对流而形成降水。夏季产生降水的云为雷雨云,其垂直发展十分旺盛而水平范围很小。由于云体较小在它移动和产生降水时,只能形成一个狭小的雨区,而雷雨云含水量巨大降水效率高,因此造成雨区内外的雨量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所以会产生此处有雨,而不远处晴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