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10081
大小:4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9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目录摘要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6参考文献8第9页共9页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第9页共9页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意
2、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单纯的照
3、,自然和文学无关。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
4、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而这些苦水是吉婕对着镜子向薇龙吐露的。在这里镜子不仅仅作为一个道具,它更反射了人物的心理。《金锁记》中的一段“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张爱玲借镜子的意象写幻觉,淡化
5、简出,表现了时间的不可抗拒,同时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苍凉”沉重的人生态度。镜子作为一个残酷的时间见证,提醒着曹七巧自己已经老去,生命也将走向尽头。张爱玲借助镜子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感喟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红玫瑰白玫瑰》中镜子的意象,则代表着生命的脆弱、生存的不安全感和自我分裂、自我认同。《倾城之恋》中的一段:“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
6、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第9页共9页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镜子的易碎性,暗示了流苏与范柳原之间关系的不堪一击,随时会破碎。他们跌入另一个世界里,身不由己。如此恋爱的场面在镜子中上演,所以变成了虚像,于是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确定,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白流苏在镜子前面完成了灵魂的裂变,从一个清纯的女人最终到人格的完全丧失,走向堕落、毁灭的罪恶深渊。她的苍凉而曲折的恋爱经历是建立在生存的威胁之上的,求爱的本身是为了求生存,以及代表性的“玫瑰香”的琴音,对揭示人
7、物性格,增添人物的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张爱玲通过对镜子的易碎表达了自己情爱感觉的遥不可及。张爱玲小说借助镜子“易碎”等特点来创造斑斓的色彩。《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在香港经历了一场战争,作品中多次运用碎玻璃的反光,在光线并不强烈的地方呈现了强烈的色彩,从而产生了它那耀人眼目的眩晕,传达了从黑暗中骤见光亮时的不适应。镜子的成像与人本就是相像的,但镜子作为一个铁面无情的法官,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通过镜子,暴露出真实的自己。张爱玲凭借“镜子”意象,营造亦真亦幻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
8、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个女性,逐渐地走向毁灭,她的人生、情爱本就是为了生存。镜子在张爱玲小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从先秦传说到现代小说,月亮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月亮这一原型同时具有三种意义。第一种,月亮与美好人性、高洁品质相关照,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莫使金樽空对月”,刘禹锡的“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等月亮原型表达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内涵——对宇宙时空的敬畏,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求,月亮在中国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