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06779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民勤四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勤四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修订)(2010年—2013年)按照国家、省、市、县有关要求,我校从2010年秋季开始将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为确保我校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省教育厅下发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民勤四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立足学校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已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地区的有益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
2、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1、加强研究,领会精髓。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探究,尽早转变观念,提前进入角色。认真研读有关课改的文献及省市有关文件,要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入手,通过课程改革前后两种课程体系关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对比,领会此次课改的精髓,充分认识新课改的价值。2、校际联系,资源共享。学校是课改的主体,我们坚持以校为本,积极探索本校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利用名校资源,加强校际联系,资源共享,通过多渠道争
3、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顺利进行的良好社会氛围。3、求真务实,稳重求进。对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稳妥的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工作,对于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客观的反映给上级部门,有的放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4、全面推进,重点突破。6按照上级部署,全面启动课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课改的各项任务,在完全适应改革步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寻求突破口,办出特色。5、以校为本、开拓创新。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实验的主力军和重要参与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以校为本,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关的实验,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
4、流、成果推广,努力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新课程实验始终在参与者积极能动的相互作用中得以顺利实施和健康有序地开展。三、目标任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目标是:1、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省级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提供有益经验。2、构建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探索并重建我校高中课程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机制。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新课程实施能
5、力培养,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4、提高教师开发课程和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5、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开发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科研体系的建设。6、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开设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在已有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6、努力构建富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2、构建我校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形成学生个性化选课方案和选课指导制度,制定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管理办法。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6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成绩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秩序。4、积极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新课程要求、凸现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性评
7、价制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5、改革和完善我校教师校本开发制度,使校本开发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与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把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灵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