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03894
大小:1.0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9
《2012.4地理期中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地理本试卷共36小题,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被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给出
2、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上的城市多数集中在( )A.季风气候的沿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高原凉爽地区C.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D.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2.读下图,黑点代表聚落,若该聚落形态受河流影响,则下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B.乙、丙C.丁、乙D.甲、乙、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6题。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
3、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①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旱涝灾害增多 ③某些物种灭绝 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CO2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可能是( )A.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B.中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C.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D.高纬度地区比原来气温更低高一地理第8页共8页6.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的可能且有效的措施是( )A.立即停止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B.控制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C.植树造林、种草绿化D.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资源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7~9题。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
4、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7.由表中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8.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9.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D.优先发展工业读日本铁路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回答10~11题。10.影响日本城市分布和规模的主要因素( )A.地形与气候B.土壤与植被C.河流与土壤D.河流与资源11.影响日本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科技水平D.城镇分布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13题。12.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属于( )A.“三低”模式和过渡模式B.“高低高”模式和过渡模式C.“三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13.影响c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高一地理第8页共8页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口受教育水
6、平较低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14.读不同人口增长方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C.我国人口增长属于甲增长方式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据此完成15~16题。15.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
7、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西部经济发达B.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C.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D.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16.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加快产业升级D.调整产业结构17.右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A.环境承载力的多少B.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C.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18.下图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