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0304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2010年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当前,江苏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央对江苏率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率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已进入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教育为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支撑;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有新期盼,迫切需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确立更高目标、实现更大跨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组织制定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江苏教育规划纲要重点突出了四
2、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面向未来,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战略定位。率先主要体现为走在全国前列的率先和引领全省发展的率先。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有基础、有能力、有必要提前实现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的“两个率先”首先要有教育的率先。为此,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二是注重内涵,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当前,江苏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紧紧抓住提
3、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立足于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提升作出了部署。三是抓住关键,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与经济领域的改革相比,教育领域的改革还相对滞后。为此,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突出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为重点,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同时提出,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以教育的开放促进教育的改革,以教育的国际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四是强化贡献,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使命。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基础上,我省把“服务社会”增列为教育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既强调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4、又强调拓展教育功能、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将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列为教育现代化16项重要指标之一。 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要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以及
5、如何动员全社会参与兴办教育事业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全局、关系未来的百年大计。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善于创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丰富德育内容,创新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坚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中国道德文化基点,又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吸收现代化营养。创新德育方法,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用引导
6、替代说教,用激励替代号召,使德育更好地引导、关怀、涵养年轻一代,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二是坚持能力为重,创新人才模式。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把着力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上来,放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上来,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上来。 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健全素质教育的合力推进机制。尽快完善适应不同年龄特点、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紧密结合为手段,合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让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建立健全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创新招生考试
7、和用人制度,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正确导向。 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努力办出更多校长潜心办学、教师爱生善教、学生全面发展、校园充满生机的有特色高水平学校。一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办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符合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8、职业院校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校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