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调研报告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

ID:37701803

大小:3.97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9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_第1页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_第2页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_第3页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_第4页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岳麓书院调研报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记岳麓书院之游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Top.1:岳麓书院历史前期:岳麓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

2、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两宋之交,岳麓书院

3、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1314年(延元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毁于战火。中期: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成化(1465-1487)年间,书院开始逐渐恢复。1

4、432年(宣德七年),由民间集资促成岳麓书院最早的一次修复。1469年(成化五年),长沙知府钱澎再次兴复书院,但不久又废。1494年(弘治七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1507年(正德二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的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岳麓书院的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导致了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1643年(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与明朝官军进行激战,书院在混战中被毁。后期:清初朝廷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1652年(顺治九年)曾调令:“各提官督率教官、生儒

5、,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实谈废业。”随着统治的日益巩固,顺治末年对书院的抑制政策开始松弛,康熙、雍正年间进而实行支持和鼓励政策。1668年(康熙七年),巡抚周召南下令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1674年(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攻克长沙,刚刚修好了才4年的岳麓书院即兴即毁。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置膏火田数百亩,并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春,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1744年(乾隆九年),乾

6、隆帝又赐御书“道南正脉”于岳麓,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乾隆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书院的建设进一步发展。Top2:岳麓书院建筑功能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全景图,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7、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首先提到的是赫曦台。“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沿着中轴线,便是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的大门建于明

8、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穿过大门,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