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

ID:37699158

大小:1.4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_第1页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_第2页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_第3页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_第4页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陈潇潇(江苏省无锡市气象局,无锡,214101)摘要利用全国地面基本站雾日统计资料,结合NCEP/NCAR1961-2005年再分析月资料,采用合成方法,对我国冬季典型多雾年、少雾年的气候背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雾日数的多寡与大气环流、湿度条件、温度条件等具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影响我国冬季雾日多寡的环流系统主要是中纬度系统,雾日异常多年冬季环流场偏弱,雾日异常少年冬季环流场偏强。地面相对湿度偏少的环境不利于冬季雾的发生,相对湿度偏多则冬季雾日多发。异常的地面温度条件也与雾日多寡有关,多雾年全国大范围偏暖,少雾年全国大范围偏冷。

2、对地面长波辐射的计算也显示出典型雾日多寡年的大陆长波辐射是有明显差异的。关键词:冬季雾合成分析典型年大气环流引言雾(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作为一种发生几率高,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常见灾害性天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冬季尤为雾日多发季,[1][2]在一年中雾日分布范围最广。在成雾的宏观背景方面,对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已揭露雾与[1]气候条件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王丽萍等分析了年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雾的影响,指出大雾[3]的减少趋势和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有一定关系,张红岩等对海雾的年际变化研究指出海雾多寡与环流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因而选取我

3、国冬季典型多雾日、少雾年进行合成分析,研究了对冬季典型雾日年的成雾条件可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气候背景,包括大气环流、水汽条件、温度条件、净长波辐射条件等,寻找雾日多发的冬季里典型雾日年的气候成因,以期对今后开展短期的雾日预测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我国地面591个基本/基准站1961~2005年月平均雾日、地面气温、相对湿度资料。以及NCEP/NCAR提供的同期(2.5°X2.5°)再分析月平均温度、位势高度、风场、高空比湿资料。为揭示冬季雾日多寡年成雾条件的共性,采用合成的方法,分析两者在环流结构、水汽条件、温度条件等的异同。这里挑选典型雾日

4、年的判据是按45年来冬季雾日距平百分率>30%(<-30%)的台站占总台站数的比值逐年从大到小排序,分别选取距平最多的5年和最少五年作为典型多雾年和典型少雾年。计算结果为:冬季雾偏多的年份为1972、1977、1978、1979、1989;偏少的年份为1962、1966、1967、1983、1995。其中1989年为典型的多雾年,雾日距平百分率>30%的台站占总台站数的46%,1995年为典型的少雾年,雾日距平百分率<-30%的台站占总台站的77%,作为个例,以1月代表冬季,分析了这两年的水汽输送、净长波辐射的主要差异。2.典型多雾年与少雾年成雾气候背景分析2.1环流

5、特征差异[3-8]多个文献探讨了成雾与环流背景的关系,指出大雾天气的主要是天气系统影响下的655[9]高压雾,与环流配置关系密切。又由于冬季雾日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分析冬季雾日的大气环流条件,首要分析冬季风环流的特征。为此,我们分析60°~160°E,0°~60°N范围内的环流特征。在冬季典型雾日年500hpa合成图上(图略),环流形势存在差异:我国东部地区均处于槽后,典型少雾年,位势高度线密集且东亚大槽的较多雾年要深得多,易于引导冷空气南下。为突现这种环流差异,我们对典型年份500hpa的位势高度、温度场的距平合成分析(图2.)

6、。可以看出,典型多雾年,30°N~55°N的东亚有一强大的暖性正位势距平系统,自西太平洋一直西伸横跨至中亚,中心在40°N的西太平洋上,中心强度为+30m,与其对应的暖中心略偏西,位于日本海上,中心强度在1.2℃;而在贝加尔湖以西以北,是一个位势和温度负距平区,中心在70°N,强度为-45m和-0.8℃,而30°N以南地区则与之类似,也是一个位势和温度的负距平区,中心位置在25°N处,但强度均没有北部的负距平区大。总的看来,自中高纬向低纬,位势高度与温度距平呈“负-正-负”分布。而在典型少雾年。则以45°N为界,45°N以北为一暖性正位势距平系统,位势距平中心强度为4

7、0,而温度距平中心强度在1.2℃,位置较位势距平中心要偏东;50°N以南,以日本海以南为中心,有一冷性的负位势距平系统,中心强度分别为-45m与-1.8℃,但副热带地区没有再出现相反的系统配置,自北向南呈“正-负”变化。这两种配置的异常系统叠加到平均环流场上,导致东亚大槽的位置在纬向间伴有大幅度的移动,从而使我国大陆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大槽不同的位置。这种环流差异在对流层下层的850hpa、700hpa也保持了一致性(图略)。在典型少雾年,偏南深厚的东亚大槽更易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这一事实表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雾日多寡的环流系统主要是中纬度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