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ID:37697166

大小:2.2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9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_第1页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_第2页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_第3页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_第4页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6卷第2期地理学报Vol.66,No.22011年2月ACTAGEOGRAPHICASINICAFeb.,2011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11,211冷炳荣,杨永春,李英杰,赵四东(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摘要:通过对当前城市体系研究进展和分析方法的阐述与总结,结合统计物理中复杂网络分析工具,采用GIS、Matlab和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构建城市联系网络,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等级或位序城市关系研究,最后以2003年和2007年的Top1、

2、Top5和Top10网络(城市联系强度的最大值、前5、前10名所连接的城市)为例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可将中国城市划分为北方城市区、长江城市区、南部城市区3大城市区,形成了“三极多核”的空间格局。全国城市网络的联系方向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但是,从三大地区内部差异来看,环渤海地区城市等级性明显,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呈现多核化发展趋势,即城市网络化发展加强。Top10网络反映各个城市前10名的联系方向有所分散,即呈现“最大联系极化、联系广度分散化”的发展趋势;②从Top5、

3、Top10网络与随机网络、空间邻近网络的对比来看,中国城市的实际网络既具有空间邻近网络这种规则网络的高聚类系数,又具有随机网络所拥有的稀疏、长距离连接特性,表现为高聚类系数和短路径的双重特性,呈现“小世界”网络特征;③从聚类系数的纵向变化看,2007年比2003年的城市网络连接更加分散,区域的开放程度正在提高;④2007年的平均路径长度稍有下降,说明全国城市网络中城市联系更为紧密,连接通道增多。关键词:城市体系;复杂网络;度分布;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中国1引言城市体系研究是城市地理与规划研究的传统问题,也是国家战略层面上调整全国空

4、间布局与区域发展的重要分析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相关理论的引进、“本土化”及其进一步的发展,在全国城市体系结构及其规划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方面已相当成[1-8]熟。依据中国经济制度发展的背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城镇体系的研究一般划分为计划时期和转型时期两个阶段。计划时期国家主导城市发展建设,城市发展跟国家相应的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城市自我掌控力度有限,对计划时期的城市体系研究主要侧重在城市化、城市体系的结构变动、城市发展的国家政策层面(如工业安排、城市人口政策等),城市体[2,4]系的组织关系以等级式层级结构为主,分析

5、手段大致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大量数据缺乏及统计口径经常变动,无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至市场经济模式的制度转型,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特征,如中国逐步对外的开放政策及优惠政策(经济特区—沿海14个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内地),外资(FDI)注入的地域差异与行业分异,[9-11]全国梯度式发展模式与区域差异的扩大等,这些是目前关注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体系的结构变动(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等)、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变化、城市社收稿日期:2010-05-20;修订日期:2010-12-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6、金项目(4077106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7-0398);兰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0771064;PlanforPersonwithAbilityoftheMinistryofEducationofChinainthe21stCentury,No.NCET-07-0398;NewLanzhouUniversityFoundationforPersonwithAbility]作者简介:冷炳荣(1986-

7、),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llengbr@gmail.com通讯作者:杨永春(1969-),男,陕西白水人,教授,博导,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4361M),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及规划,出版专著2部,在地理及规划类杂志发表论文近70篇。E-mail:yangych@lzu.edu.cn199-211页200地理学报66卷会经济要素的流动(经济流、物流、电信流、人口流、交通流等)、城市层域与城市经济区的划[5,10,12-18]分、城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等。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进一步深

8、入,地方空间组织逐步分化,全国城市体系空间组织呈现多样化。分析手段以位序—规模分布、经济腹地的划分与组织、核心—边缘的划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联系强度计算为主导。上述研究工作主要以指标体系的综合计算方式,结合一定的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