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班生物综合训练2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

ID:37688976

大小:1.16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8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_第1页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_第2页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_第3页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_第4页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_第5页
资源描述:

《23班生物综合训练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3班下学期综合训练一一、选择题1.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的支持该学说的是A.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藻红素D.叶绿体与蓝藻都具有类似的核糖体2.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右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

2、的来源不可能是: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3.右图示某同学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水仙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数字标识其左侧细胞)A.1的染色单体数为其它细胞两倍B.2的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C.3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l:1D.4的中心体数为2个4.右图中,U型管R端装有蛋清溶液,S端内为清水,并为一半透性膜(X)隔开。向S端加入双缩脲试剂,预计一段时间后A.S端呈紫色,液面高于R端B.S端呈蓝色,

3、液面低于R端C.R端呈蓝色,液面高于S端,D.R端呈紫色液面低于S端5.选取大小、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测定其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3h时,两组幼苗已出现的萎蔫现象与根细胞的渗透失水有关C.由图可知,实验中培养乙组幼苗的KNO3溶液浓度较高D.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6.若1个35S标记

4、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A.一定有35S,可能有P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只有32P97.有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做了以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实验结果的是8.甜瓜的长蔓与短蔓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下表是甲、乙、丙三个不同纯合品系的甜瓜杂交组合实验:亲本组合F1F2(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①短蔓甲×长蔓全为长蔓长蔓:短蔓=3∶1②短蔓乙×长蔓全为长蔓长蔓:短蔓=3∶1③短蔓丙×短蔓甲全为短蔓全为短蔓④短

5、蔓丙×长蔓全为长蔓长蔓:短蔓=9∶7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判断,若短蔓甲×短蔓乙,则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全为长蔓B.全为短蔓C.长蔓:短蔓=3∶1D.长蔓:短蔓=9∶79.某种植物的株高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现将最高和最矮的2个极端类型作为亲本杂交,F2表现型的预期分布与下列哪一曲线最接近10.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1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

6、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12.人的性染色体变异后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A.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9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C.人取决于

7、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D.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13.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B他们的孩子是Rh阴性的可能性是1/2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D他们可能生出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类型的孩子14.研

8、究发现:大熊猫有染色体2l对,基因组仍然具备很高的杂合率,由于基因T1R1“失活”,大熊猫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所以只喜欢吃竹子,但大熊猫本身没有能够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消化竹子纤维则主要靠胃肠道细菌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熊猫依赖寄生于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B.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范围是21条染色体的DNA分子C.大熊猫的基因T1Rl“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