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51994
大小:423.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7
《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辛德勇东汉人“书圣”张芝(字伯英)有语云“匆匆不暇草书”,后来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经常被引述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最早出自西晋时人卫恒所撰《四体书势》,《晋书·卫桓传》全文载录有这篇文章,其相关部分内容为: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1“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劭传》以及唐初人所纂《艺文类聚》摘
2、引此文,“匆匆不暇草书”2俱作“匆匆不暇草”,应属转录时随意减省,乃是这类著述的通行做法,自可置而不问。至迟从唐朝起,就有人把张芝所说“匆匆不暇草书”,理解为因时间仓促而来不及或顾不上用草书书写,即将其读作“匆匆,不暇草书”。例如唐人蔡希综在所撰《法书论》中即有论述说:张伯英偏工于章草,代(世)莫过之。每与人书,下笔必为楷则,云“匆匆不假(暇)3草书”。何者?若不以静思闲雅,发于中虑,则失其妙用也。以此言之,草法尤难。宋人黄庭坚亦有同样论述云:元符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余将至青衣,吾宗子舟求余作草,拨忙作此,殊不恭。古4人云“匆匆不暇草”,端不虚语。时涪翁年五十六矣。宋元间
3、讲究草书书法艺术者,形容草书之难以猝然而作,甚至普遍流行有“家贫不办素食,5事忙不及草书”或“信速不及草书,家贫不办素食”这样一些谚语,将草书字与有闲阶层精致考究的素食相并比:看似简单易为,实际甚难制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很容易同样偏向于从书法艺术角度出发,来理解一代草书宗师张芝“匆匆不暇草书”这句话,自1《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三六《卫瓘传附卫恒传》,页1065。2《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卷二一《刘劭传》刘宋裴松之注引卫恒《四体书势》,页621。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七四《巧艺部·书》引卫恒《四体书
4、势》,页1267。3宋陈思《书苑菁华》(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卷一二《书论》下收录唐蔡希综《法书论》,页9a。4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津逮秘书》本)卷八“书自草李潮八分书后”,页78。5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丛书集成》初编排印《粤雅堂丛书》刊《姑溪居士全集》本)卷三九《跋山谷草书渔父词十五章后》,页305。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卷五○《书画伎艺》之“草书”条,页657。又元方回《桐江续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六
5、《七月十五日书》(页5b)谓之曰:“‘家贫难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今日果然如此,古人可信非欤?”1然也很容易认同上述蔡希综、黄庭坚诸人的看法,从而使得这样的理解,成为后世的主流观点。如清人赵翼,在经过一番专门考辨后阐释说,西晋人卫恒正值草书“讲求结体用笔时,1是以作草甚难,而匆遽时有不暇也”。约略同时人厉鹗亦阐释云,乃是由于“草书虽减体,2其转折牵竖之妙,惟凝静不挠,始能为之”,因而才会出现“匆匆不暇草书”的说法。又如清人刘熙载也论述说:“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蒙,混希夷,然后下笔。古34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影响所及,致使今人论及于此,大多亦做
6、相同的解释。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明代末年有一位为人尊称作“羊山先生”者,即对“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做出有另外一种解释。这位“羊山先生”认为,所谓“不及作草者”,乃5“不及别草再誊清也”,即谓“匆匆不暇草书”的“草”字,本来是指在正式书写前先以别纸撰作底稿,即后人所说“起草”或“打草稿”,与其采用哪一种字体来书写,其实并没有任何关系。较此稍后,清康熙时人徐咸清(字仲山),在所著《传是斋日记》中亦辨析此6语云:“古人称‘匆匆不及草书’,乃起草之草,言匆匆故不及先起草稿也。”至于何以解作“起草”要比“用草书书写”更为合理,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这位“羊山先生”和徐咸清氏的
7、想法。不过,与徐咸清约略同时,另有一位名叫虞兆漋(字虹升)的人,对这一问题也持有相同看法,而虞氏乃做有具体说明,谓草书之作,起自章草,当时即为“赴速急就”,“厥后张芝变为今草,较之章草,尤为便捷,而《晋书·卫恒传》乃云‘匆匆不暇草书’,似乎草书反属迟难……。或者又矫为之说云:‘古人草书正不苟且,故较之楷书为更迟耳。’愚以为皆非也,盖草书自无不速者,若《恒传》所云草书,则因急遽之中不及起草,犹今人所云打草稿耳。书不起草,则不免涂抹添改,有失敬谨之意,故言及之,岂谓舞凤惊龙之笔,必吮毫7濡墨而不挥之俄顷者乎”?在虞兆漋看来,释“匆匆不暇草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