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29916
大小:1.73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5-26
《有限元接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接触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5.1引言在工程结构中,经常会遇到大量的接触问题。火车车轮与钢轨之间,齿轮的啮合是典型的接触问题。在水利和土木工程中,建筑物基础与地基,混凝土坝分缝两侧,地下洞室衬砌与围岩之间,岩体结构面两侧都存在接触问题。对于具有接触面的结构,在承受荷载的过程中,接触面的状态通常是变化的,这将影响接触体的应力场。而应力场的改变反过来又影响接触状态,这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由于接触问题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本章将作为专门问题进行研究。最早对接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H.Hertz,他在1882年发表了《弹性
2、接触问题》一书中,提出经典的Hertz弹性接触理论。后来Boussinesg等其他学者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但他们都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来研究接触问题,因而只能解决形状简单(如半无限大体)、接触状态不复杂的接触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应用数值方法解决复杂接触问题成为可能。目前,分析接触问题的数值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数学规划法。数学规划法是一种优化方法,求解接触问题时,根据接触准则或变分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二次规划或罚函数方法给出解答。边界元方法
3、也被用来求解接触问题,1980年和1981年,Anderson先后发表两篇文章,用于求解无摩擦弹性接触和有摩擦弹性接触问题。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仍主要用于解决弹性接触问题。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数学规划法和边界元法只适合于解决比较简单的弹性接触问题。对于相对复杂的接触非线性问题,如大变形、弹塑性接触问题,还是有限元方法比较成熟、比较有效。早在1970年,Wilson和Parsons提出一种位移有限元方法求解接触问题。Chan和Tuba,Ohte等进一步发展了这类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接触状态,求出接触力,检验
4、接触条件,若与假定的接触状态不符,则重新假定接触状态,直至迭代计算得到的接触状态与假定状态一致为止。具体做法是:对于弹性接触的两个物体,通过有限元离散,建立支配方程(5.1)式中,为初始的整体劲度矩阵,它与接触状态有关,通常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假定。是结点位移列阵,为结点荷载列阵。求解式(5.1),得到结点位移,再计算接触点的接触力,将和代入与假定接触状态相应的接触条件,如果不满足接触条件,就要修改接触状态。根据修改后新的接触状态,建立新的劲度矩阵和支配方程(5.2)再由式(5.2)解得,进一步计算接触力,将和代
5、入接触条件,验算接触条件是否满足。这样不断的迭代循环,直至和满足接触条件为止,此时得到的解答就是真实接触状态下的解答。在以上的研究中,没有考虑接触面的摩擦力。不考虑摩擦力的接触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即最终结果与加载途径无关。此时,只需要进行一次加载,就能得到最终稳定的解。如果考虑接触面的摩擦力,接触过程就是不可逆的,必须采用增量加载的方法进行接触分析。1973年,Tusta和Yamaji的文章详细讨论了接触过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从Wilson和Parsons的方法可看出,每一次接触状态的改变,都要重新形成整体
6、劲度矩阵,求解全部的支配方程,既占内存,又费机时。实际上,接触状态的改变是局部的,只有与接触区域有关的一小部分需要变动,为此又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1975年,Francavilla和Zienkiewicz提出相对简单的柔度法。图5.1示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A和B,假定A上有外力R作用,B有固定边界。接触面作用在A上的接触力是,作用在B上的接触力是,对于二维问题,(5.3)这些接触力是未知的,假定有m个接触点对,则增加了4m个未知量,为此需要补充4m个方程。现列出接触点的柔度方程(5.4)其中,和分别是物体A和B
7、在接触点i处的位移,和分别表示物体A和B因j点作用单位力时在i点引起的位移(即柔度系数)所组成的柔度子矩阵,m1是外荷载作用的点数,为第k个荷载作用点上的荷载向量。如果物体A和B之间的接触属于连续接触,则接触条件为=+(5.5)(5.6)(5.5)和(5.6)是4m个补充方程,式中,是第i个接触点对的初始间隙向量。由于式(5.6)的存在,令,未知量数目减少,增加的未知量剩下2m个。将式(5.4)和(5.6)代入(5.5)得(5.7)式(5.7)共有2m个补充方程。对于滑动接触和不接触的自由边界,同样可根据相应的
8、接触条件列出与式(5.7)类似的补充方程求解。引入接触条件后,接触状态变化时,计算对象的整体劲度矩阵不再改变,出现的问题是增加了未知量数,需要建立补充方程。但由于补充方程(5.7)中,、和不随接触状态的改变而变化,而且接触点的数目远小于整体的结点数,因而可大大节约计算时间,提高了求解接触问题的效率。另外一种提高接触问题计算效率的方法是把接触点对作为“单元”考虑。1979年,Okamo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