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

ID:37629230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6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_第1页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_第2页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_第3页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_第4页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我眼中的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眼中的城市规划—我眼中的城市规划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共同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城市的起点来梳理当下城市的意义。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给城市植入了各式各样的形体,附加了无穷无尽的意义,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否认,那些真正伟大的城市,正是能够让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的城市。产业革命催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日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境内,它们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这一场“城市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城市这个庞然大物开始同文字一样

2、,实现人类文化的积累和进化;人类文明的每一轮更新换代,都密切联系着城市作为文明孵化器和载体的周期性兴衰历史。作为人类在地球表面上创造的最大物质体,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问题的场所。城市的两面性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暴露得越加充分和复杂。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催发工业化,工业化催发城市化,大量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就在城市制造巨大机遇之时,因工业进入城市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因功能过度聚集而引发的交通拥堵,因卫生设施不良而扩大的疫病流行,因公共政策不善而导致的住宅短缺,使城市遭到空前的质疑。“产业革命”留下的一大“遗产”,催生了针对城市

3、的“医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后者将城市放到了手术台上。国外规划理论的梳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启蒙者霍华德,将大城市视作“重病患者”,主张用乡村来稀释城市,提出建设“田园城市”第7页共7页—我眼中的城市规划—的设想,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但这一学说在实践中并不顺畅,它所设计的经济自治、完全独立,能够疏解大城市工业和人口,兼具乡村环境特点的“田园城市”并未出现。“大树下面不长草”的超级城市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干了“田园城市”的养分。霍华德的追随者R.

4、昂温对此作出了妥协,提出卫星城镇不该再是经济自治和完全独立于中心母城的情况,它们和中心城市在经济等各方面都应有紧密的联系。可在实践中,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的结果是,卫星城镇成为了睡觉的地方,它们非但不能疏解中心母城密集的功能,反而拥挤了大量外溢人口,城郊之间上下班的交通大潮越发汹涌,大城市更是“病入膏肓”。 沙里宁预见了卫星城镇的“陷阱”,提出著名的“有机疏散”理论。在他看来,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并非道路面积不足,而是城市功能组织不善,迫使工作人口每日往返“长途旅行”。他建议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非中心地域,尽可能实现每个区域居住与就业的平

5、衡,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跨区域交通的发生。他提出的“半独立城区联盟”,是一种更为紧凑的布局——各个城区之间,以不到1公里的绿带隔离;城市是一步一步逐渐离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活动。美国建筑师赖特在1930年代发表《消灭中的城市》和《宽阔的土地》,提出“广亩城市”理论,主张使城市向广阔的农村地带扩展。他发展了肇始于霍华德的城市分散主义理论,认为随着汽车和廉价的电力遍布各处,那种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需要已告终结,分散住所和分散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应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来促进这种趋势,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连接。“广亩城

6、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的西部成为现实,那里的洛杉矶、菲尼克斯、图桑等汽车城市,已完全失去了城市的密度,“大马路+独幢住宅+花园”的扩张模式,使整个城市如同郊区,以致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市中心概念,中小商业纷纷败落,小汽车成为城市主宰。这样的城市因其在土地及能源上的高耗费而遭致社会各界炮轰,主张城市紧凑发展的呼吁日益强烈。第7页共7页—我眼中的城市规划—相对于赖特,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则反其道而行之,主张“把乡村搬进城市”。柯布西耶的学说则是城市集中主义的宣言,他主张以人口高密度、建筑低密度的方式改造城市中心,在较小的用地上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大片土地辟作花园绿地,

7、以大马路、高架桥满足小汽车之需。柯布西耶以汽车为尺度构想的“梦幻之城”制造了垂直生长的“郊区城市”。塔式高楼之间是步行者的沙漠,大绿地、大马路、高架桥缩减了人气导致商业衰退,城市里面修“公路”刺激车辆增长,“交通垃圾”四处倾泻,“都市里的田园”终被令人窒息的尾气湮没。综上,赖特柯布西耶共同之处是将房屋密度视为城市问题的祸首,却制造了新的甚至是更为祸害的问题。1961年,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了,由此城市规划界引发一场地震。该书以异常激烈的言辞抨击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她指责那些规划精英们只对城市“应该”是什么发生兴趣,从来不去理睬城市是怎样的存在。雅各

8、布斯为大城市与高密度作了辩护,认为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