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22616
大小:620.7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6
《超超临界锅炉发展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第26卷第5期}专论与综述超趟超临J晒界锅炉发展综述周奎应(中电力同际有限公司北京l00080)摘要随着人类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火力发电必须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特别是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日本、俄罗斯、欧美国家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内】0o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已投产锅炉的选型情况关键词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特点AratAsthehumandevelop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
2、nandrationaluseofresourcesraisedhigherandhigherrequirementsofthermalpowernecessaryr0rthehigh—parameterlarge—capacitythedirectionofdevcloD—,m0“t-especiallyInultra—supercritical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athomeandabroadhavebeenwidelyusedInthispaper,Japan,Russi
3、aandotherEuropeancountriesultra—supercriticalpowergenerationtechnolOgvdevelop—ment,focusingonthedomesticIO00MWUltra—supercriticalboilerunitthemaintechnicalcharactesticsandselec—tionofboilersalreadyinoperation.1ieyw0rdsUltra—supercriticalBoilerTechnicalchar
4、acteristics1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综述荷适应性,大大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环保特性。超超临界机组配备脱硫和脱硝装置后效率和环保指标可与整体煤气化联1.1概述合循环(1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技术经过几十年的Cycle,简称IGCC)相媲美。实际的运行业发展,目前已是世界上先进、成熟和达到商绩表明,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可靠性指标已业化规模应用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在不少国经不低于亚临界机组,有的甚至还要更高家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一的效
5、果。当前,在实际应用中机组的主蒸汽一压力最高已达到了31MPa,主蒸汽温度最高1.2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已达到了610℃,容量等级在300MW~机组蒸汽参数的提高和容量的增大,不仅与1300MW内均有业绩。先进的大容量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具有良好的运行灵活性和负应用于高参数机组材料的开发有关,而且与设计中国特种设备安全I11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进步密不可分。世界上超临界的技术取向: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同时开发和交叉发展的,1)蒸汽压力并不太高,多为25MPa左右,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6、:而蒸汽温度相对较高,主要以日本的技术发展为第一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表。这种方案可以降低造价、简化结构、增加代,主要以美国、德国、俄罗斯和随后的日本等可靠性,主要是通过提高温度的手段来提高机组国为技术代表。初期技术发展的起步参数就是超热效率。日本近期生产的新机组,大多数机组的超临界参数。例如,美国Philo电厂6号机于压力保持在25MPa左右,蒸汽温度均提高到了1957年投产,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超超临界机组,580oC~610oC容量为125MW,蒸汽压力为31MPa、蒸汽温度2)蒸汽压力和
7、温度同时都取较高值为621℃/566℃/566℃,二次中间再热。汽轮机(28MPa~30MPa,600℃左右),从而获得更高由通用公司(GE)生产,锅炉由B&W公司制的效率,主要以欧洲的技术发展为代表。部分机造。1959年,Eddystone电厂1号机投产,容组在采用高温的同时,压力也提高到27MPa以量为325MW,蒸汽压力为343MPa,蒸汽温度上,压力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材料强度及结构设为649℃/565~C/565oC的二次中间再热机组,热计,而且由于汽轮机排汽湿度的原因,压力提高耗率为8630kJ/k
8、W·h,由燃烧工程公司(CE)到某一等级后,必须采用更高的再热温度或二次和西屋公司(WestingHouse)设计制造。但由再热循环。近年来,除了丹麦两台二次再热机组于所采用的蒸汽参数超越了当时材料技术的实际外,提高压力的业绩主要来源于1998年以后西发展水平,导致了诸如机组运行可靠性较差等问门子公司的产品。题的发生。在经历了初期过高的超临界参数后,无论哪种技术取向,决定机组容量的关键之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