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

ID:37613840

大小:408.3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6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_第1页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_第2页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_第3页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_第4页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自由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高柏内容提要:与注重保护国内市场,以自主品牌的高附加价值产品进行国际竞争的日本古典发展主义不同,中国的新古典发展主义积极地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以廉价劳动力参加全球生产分工,并以加工贸易为主带动出口和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发展模式的兴起不仅反映了全球化新阶段的不同历史条件,而且也继承了中国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关系方面的历史遗产。关键词:全球化古典发展主义新自由发展主义洋务运动毛泽东时代中国发展模式在近两年里经历着十分重要的转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经济有了高速度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惊人

2、的成绩。去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一千美元。但是,与此同时,这个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且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这些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因此,从去年以来,中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对中国的未来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此,我准备比较一下中国发展模式与日本发展模式的几个基本特征,并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我认为,中国模式代表的新自由发展主义与日本代表的古典发展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二者对待市场的态度以及与之有关的制度性安排。这两种模式的产生不仅显示出全球化的不同阶段对一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显示出一国在

3、回应全球化挑战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对今日有巨大的约束力。从全球化长程运动的角度来看,日本模式适应了全球化第一次浪潮逆转以及战后初期第二次浪潮初始阶段限制市场力量保护社会的需要。中国模式的出现则适应了全球化第二次浪潮迅速发展期释放市场力量的需要,它表现出极大的活力。但是,这种释放市场力量的努力已经对现存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的压力。如果全球化的大趋势发生逆转,中国发展模式要面临比日本模式更为严峻的局面。一、日本的古典发展主义在西方的社会科学文献里,关于东亚发展主义的集中讨论始于1980年代初。通过20多年的研究,学术界对以日本和韩国为代

4、表的古典东亚发展主义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政府以产业政策来保护幼稚产业与国内市场,不鼓励外资进入,同时积极发展本国的战略产业。第二,在产业层面上这个古典发展主义模式以产业行会和企业集团等非市场的制度或机制协调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第三,努力建立内生的创新机制,进行独立自主的研发并创立自主品牌,以迅速的产业升级换代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基础进行出口扩张和经济增长。第四,在培养企业竞争力时不是依靠政府指定哪个企业是胜利者,而是通过“寡占竞争”的机制来选择。“寡占”和“垄断”在英文里是意义相对的两个词汇。垄断意味着在一

5、个产品市场里只有一家大企业占统治地位,而寡占则指在一个产∗本文根据作者于2005年10月10日在清华大学,以及10月14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讲演录音稿整理并加笔而成。录音稿分别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施芸卿和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李鹏峰整理。讲演中使用的部分英文表格由杜克大学社会学系冯秋实译成中文。作者在此表示感谢。1品市场里有几家大企业进行实力相近的竞争。第五,日本从50年代中期就特别重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平衡。它通过实现经济平等来扩大内需,并促进从所谓的阶级社会向民族社会的过渡。战后初期,日本的劳资矛盾特别激烈,工人运动经常导致大规模的罢工。

6、日本从50年代中期开始就全力解决劳资的冲突问题。到了60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已经确立了所谓的日本企业管理的三大法宝,即终生雇工制、年工序列型工资,以及以企业为单位组织工会。这些制度性安排极大地缓和了劳资之间的矛盾。第六,日本模式在企业治理的层面上特别重视协调而轻视监控。单个的企业和银行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可以十分有效地进行协调,交易成本很低。但是,与此同时日本企业治理中的代理人成本特别高。由于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紧密,股东基本上无法监督管理者,银行也基本上无法有效地监督这个企业。第七,日本模式经常以牺牲经济结构升级换代为代价追求政治稳定。日本虽

7、然在汽车和家电等产业特别有国际竞争力,但是也保留着效率极低但能维持大量就业的产业部门。在日本的城市里有很多所谓的家庭企业,他们维持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就业。与美国不同,日本的经济结构不是以旧代新,而是纳新蓄旧以图保证就业(Gao,1997;高柏2004b;Gerlach,1992;Johnson,1982;Murakami,1996;Tilton,1996;Uriu,1997)。表1日本经济维持高速增长的机制国际经济秩序政府作用中间层面制度公司治理布雷顿林体系扩张性财政政策间接金融永久雇用制度动员国民储蓄固定汇率对主要城市银行的持续稳定的劳资关系

8、和提高稳定的信用供应的产品质量对自由流动资本的控制主银行系统护航管理被保证的工业资本与银行和商业伙伴之间的强合作关贸总协定通过拯救即将破产的银行而得到的稳定美日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