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PPT解说稿方鹰用)使用

找规律 (PPT解说稿方鹰用)使用

ID:37610882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找规律 (PPT解说稿方鹰用)使用_第1页
找规律 (PPT解说稿方鹰用)使用_第2页
找规律 (PPT解说稿方鹰用)使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找规律 (PPT解说稿方鹰用)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找规律》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PPT解说稿)长沙县星沙盼盼小学方鹰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为大家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现在我将从5个方面对《找规律》单元进行简要分析。▲首先说说教材理念“探索规律”是数学新课程“数与代数”部分新增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这部分内容的

2、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探索规律的内容与要求做了分段处理。▲第一学段是“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在探索过程中规律不难发现且容易表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规律的存在,并且利用数、形、式表示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情感态度与自信。▲第二学段“探索规律”的要求比第一学段高出很多,是让学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规律或变化趋势比较隐蔽,要通过“探求”来发现,“探求”的过程是重点。同时,注重发现的

3、规律要用数学方法表示,不再是单纯地写和画,有些表示方法已经是数学模型或者相当接近数学模型了。▲▲为了较好地实现学段目标,也因各自理解与定位的不相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编排了以“找规律”为标题的单元教学,探索一类现象的规律;或是采取“分散式”编排,将探索规律渗透到相关内容之中。▲既然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现象的存在,那么尽早地帮学生建构“模型”思想,让学生经历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二、人教版新、旧教材比较▲(分别出示200

4、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8单元《找规律》的教材内容、▲2012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单元《找规律》的教材内容。)▲两次编写都安排了4课时进行本单元的教学,编排的显著特点是: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2.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由易到难编写,从发现直观而明显的规律到发现抽象而隐蔽的规律,更体现“数学味儿”。▲区别:与实验教材相比,修定后的教材编排层次更为清晰:只教学简单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例题数由原来的8个,精心整合到现在的5个,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

5、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是本单元知识结构图,这是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教材用5个例题有梯度的进行教学。▲这是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拟定的“四基”学习目标:这是1、知识技能目标:2、获得的数学思考:▲3、问题解决目标:4、情感态度目标:我们希望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此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又如何呢?一年级学生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规律的认识,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性经验,这种感性经验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自发性。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

6、生感兴趣的、形式活泼的发现和应用规律的活动(例如:摆摆、画画、律动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有价值的、是蕴含着数学的美的。▲教材分析:(我们该如何展开教学呢?下面进入教材分析,供教师们教学时参考)▲关于例1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三个关键词入手——“感受”、“发现”与“描述”.具体来说,就是“感受规律的概念”,“发现每一个循环组”,学习“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当联欢会的情境映入学生眼帘时,学生能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能够带给人以美感的有规律的事物,画面能够

7、让学生明确发现: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如何让学生明白是怎样一种规律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观察引导。▲以“彩旗”为例,▲当学生清楚说出“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再一面红旗”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这重复的一组圈出来,▲并逐渐让学生明白,后面的彩旗就是不断重复这样的一组。▲之后灯笼与彩花的规律,让学生尝试着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规律现象。▲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数字对应着碗和鸡的只数,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但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帮助学生建

8、立起数形之间的联系。这一例题的教学,数学味儿越来越浓厚,也为后面纯数字的找规律奠定了基础。▲例3、例4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教师在处理时要避免出现过早抽象或过度依赖直观的现象。同时借助方法的迁移,帮助学生完成过渡。▲例3的第一小题仍然教学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与例2不同的是:图形由实物图片抽象为几何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要通过计算相邻两数的差来找出。数学化特点更加突出。▲第二小题完全没有了直观图形规律的形象支撑,只研究抽象的数字排列规律。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初步感知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