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

ID:37610041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_第1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_第2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_第3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迫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粗浅处追问——深化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适当的深层次追问,在学生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

2、索,能激发、启迪思维和想象,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慢慢走向成熟。  案例1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问:计算12×14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把12分成2×6,14分成2×7,12×14就等于2×6×2×7,等于4×42,最后等于168。  师追问:你们认为可以这样算吗?  生;可以。  师追问:其实他的思路挺启发我的,不知道能不能启发大家。刚才这位同学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把这一问题解决了,思路挺好。有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简捷一点的?能不能直接拆成一位数乘两位数,拆成四个数麻烦了点。  生:可以把1

3、4拆成7×2,再算12×7得84,84×2等于1680  全班同学点头赞同。  思考怎样通过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位教师的追向和评价,不单纯是泛泛的鼓励和表扬,这当中有由表及里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往“深”处,这当中还有由此及彼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阔地带”。同时教师也很自然地把个别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为了全班学生的共同财富。  二、在矛盾处追问——催化  学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积极引导,

4、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思路。  案例二教学《认识分数》  学生用纸折、涂“几分之一”(组内4位学生操作的图形完全相同,组与组之间的图形不同)。  师问: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是怎么表示的?  生: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  (教师收集不同图形的四分之一,贴在黑板上)  师迫问:瞧,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表示四分之一?  生:因为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的1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思考教学效果的好

5、坏决定于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问题的思考价值的把握程度,数学教学要努力突显数学思考。迫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能促进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挖掘,进行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选准突破口进行追问,在追问中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辨析,把一些非本质的属性撇开,把一些本质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  三、在错误处追问——点化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

6、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案例三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问: 2a =a2正确吗?生判断有对有错。  师追问1:举个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生1:是错的,如当a=3时, 2a =6、a2=9,所以 2a ≠a2  生2:是对的,如当a=2时, 2a =4、a2=4,所以 2a =a2  师追问2:谁说的对?  生3:生2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当o:2时,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不能代表全部。所以生2说的是不对的。  师追问3: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生3:女口当a=6时, 2a =12、

7、a2=36,所以 2a ≠a2。  师追问4:谁能从意义上说一说为什么20不等于a2。  生4: 2a 表示2个a相加;a2表示2个a相乘。它们的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等。  思考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对话是平铺直叙地交流,而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在辨误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利于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四、在意外处追问——激化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外事件

8、,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所以一旦出现,或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或不予理睬、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在此处紧迫不放,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激发。  案例四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  在“质疑问难环节”,一个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可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