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ID:37606432

大小:2.8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3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_第1页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_第2页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_第3页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_第4页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必要的资源环境条件是实现两种生产的前提,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生产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2本章简要介绍人口、环境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于社会运行的意义及其发挥影响的主要方面。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存在的基本外在表现)2、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2、(总量、性别、年龄)3、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物理基础。特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着人口发展,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草原民族、大陆民族、海洋民族)4、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与环境在双向互动中呈现出复杂的协同进化的趋势。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更应关注环境资源条件对于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雾霾的发生机理?)5、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现实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活的不同形貌,甚至也对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环境资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改变着社会运行的人口与环境条件。(奴隶社会、农业社会、工

3、业社会、网络社会)人口结构人口迁移老龄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环境IPAT模型新生态范式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人口”,就其最基础的含义而言,即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1、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2、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规模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

4、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2、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理论:一般而言,影响人口迁移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人口规模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人口环境容量,二是由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人口经济容量。人口转变理论: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人口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人口老龄化: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

5、呈持续增长。人口发展增长和转变阶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世界分布图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环境的三种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邓肯POET

6、(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该模型表明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或者资源消费增加,制造污染的技术使用增加,都将导致环境影响和破坏的扩大。此外,它也表明,社会层次上的富裕,或者人们消费物品的总量,也对环境有着影响。I=PAT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

7、题,如大量采掘自然资源、加工和使用自然资源、生产以及使用各种工业产品、处理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等所造成的环境(水体、大气、声音等)污染和生态破坏原生环境问题:由于环境系统自身变动(例如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环境破坏雾霾笼罩下的北京面对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出现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类例外范式”(HumanExceptionalismParadigm,简称HEP)“新生态范式”(NewEnvironmentalParadigm,简称NEP)第一,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他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有文化;第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是无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