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03422
大小:2.17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2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理解与积累;史传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及意义。教学目的重点探究注重阅读的积累。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学法指引字词积累读音释义贰èr于楚:贰,从属二主,对前主是反叛。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物)从上往下送。阙quē秦:使秦(土地)削减。阙què,宫阙;阙jué,厥,其。杞qǐ子、逢pánɡ孙:均为秦国大夫。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失其所与,不知知-智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今义:一般尊称人的妻子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2、:泛指宴客的主人。④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唯君图之(计划,考虑)名词→动词既东封郑(在东边)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名词→状语词类活用君亦无所害(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名词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动词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被削弱)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
3、亡)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使…得利)词类活用特殊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佚之狐言于郑伯。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③省略句省介词: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介词宾语:敢以(之)烦执事④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注:“是”在句子中是代词,相当于“此”,指代前面那件事。并非标志判断句的判断词。先秦时期的古汉语中的判断句,通常用含有“者”或“也”的特定句式来表达,如:南冥者,天池也。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是”用作判断词,从战国后期才开始。重要虚词:而(连词)1.今急而求子表承接,“才”2.夜缒而出表修饰,可不
4、译3.亡郑而有益于君表承接,可不译4.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承接,“就”5.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却”以(介词/连词)1.以其无礼无晋连词,“因为”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结果4.焉用亡郑以陪邻同上5.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6.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结果7.以乱易整介词,“用”连词VS介词:1.连词省略,不影响句意;介词省略句意改变。eg:阙秦利晋(句意不变)敢烦执事(缺少必要的对象)2.连词前后成份一致,能互换位置;介词前后成份不能互换。eg:利晋阙秦烦执事敢?之(助词)1.臣之壮也主谓取独,不译2.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3.邻之厚,君之薄也主
5、谓取独4.行李之往来同上5.君之所知也结构助词,不译6.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不译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之”作助词的三种用法:1.用作结构助词,译为“的”,或不译:eg: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之,“的”君之所知也之,可不译2.用在主谓结构的主谓间,取消其独立成句的功能(主谓取独),可不译:eg:臣之壮也3.用在宾语之后,提前宾语(宾语前置):eg: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春秋列国,盟会频繁,使臣会说话不会说话,不但关系荣辱,并且关系利害,出入很大,所以极重辞令。《左传》所记当时君臣的对话,从容
6、委曲,意味深长。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左传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叙事委婉详尽,写人鲜明生动。它以《春秋》的叙事为纲,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活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战事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
7、是公元前632年,晋、楚爆发城濮之战,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结果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秦国为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秦、晋联合也成必然。春秋时期形势图译文参考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还反附楚国。(当时)晋军驻扎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