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

ID:37598359

大小:798.3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2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_第1页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_第2页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_第3页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_第4页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乐教学法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领域内容标准音乐与社会生活:礼仪.实用.背景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绘画.戏剧.电影音乐与其他学科: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宗教.伦理.《月之声》课例[教学内容]1.欣赏:《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阿细跳月》2.知识点讲授以“月亮”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及相关音乐文化知识扩展[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月亮颂》单元为初三音乐课第一单元内容,这个单元所有的欣赏曲目全是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总体的要求是,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

2、,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本单元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不同的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2.学生情况的分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初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这个单元的内容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要不仅理解音乐作品,更要能够体会本单元作者编写教材的意图,教师通过听、看、思考、唱、体会、活动等不同的环节,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所表达的深远的

3、含义。[教学内容]1.三首以“月”为主题的音乐作品的赏析2.不同的月亮题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内涵及意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2.通过演唱、配乐朗诵、吟诗、赏月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比欣赏《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阿细跳月》三首同为描写月亮题材的作品,感受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内涵的不同之处。[教学难点]学生自己体会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结合所产生的美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

4、音响、钢琴[教学设计说明]1.音响资料准备:自制音乐节选片断、《阿细跳月》视频2.时间设计(1)导入引出课题3分钟(2)教师语言连接2分钟(3)进入新课学习欣赏30分钟(4)听音乐猜曲名环节3分钟(5)课堂小结2分钟音乐课《月之声》──课后自评《月亮颂》单元为初三音乐课第一单元内容,这个单元所有的欣赏曲目全是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总体的要求是,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的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本单元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不

5、同的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优美的欣赏环境,让学生在美的图片、美的音乐、美的演唱和舞蹈中感受月亮题材作品本身的魅力。导入部分:以蕴含“月”主题的诗句配乐进入,是想为整节课做一个良好的意境的铺垫,学生通过吟诗、赏画、听乐在欣赏上先入为主,为《月之故乡》的进入打好基础。欣赏部分:《月之故乡》欣赏的出发点围绕着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歌词做文章,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彭邦桢是台湾的著名诗人,这首诗作于1977年底的美国纽约,主要反映的是作者那种

6、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在课上对歌曲旋律、速度、力度的分析,达到学生更深地理解这首歌曲的目的。同时由思乡的话题进行文化知识的扩展,简单讲解余光中的《乡愁》,诗的意境和彭邦桢的《月之故乡》如出一辙。而《弯弯的月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首流行歌曲,从刘欢的演唱入手,带领学生分析歌词,以及歌词所要表达的内涵,第一遍的欣赏以江南水乡图片的视觉效果给学生感官上的享受,第二遍播放刘欢在2004年演唱会上的演唱版,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对作品印象深刻。《阿细跳月》曲目的选定,是想和前面的两首欣赏曲目有风格上的对比,通过对比深化主题。在这个环

7、节中有听音乐、看舞蹈、讲故事、以及模仿动作,可以说是前面两首欣赏曲目的升华。音乐与相关文化: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1.运用综合性的方法学习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学习,不能是单一的,必须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学科内各种形式的综合(欣赏、唱歌、器乐等),又要有与多学科的综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如《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首先可以介绍伏尔加河的地埋情况,让学生了解到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学生自己介绍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

8、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褴褛,远处纤夫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还可以欣赏男低音的演唱,从歌声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