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96382
大小:707.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11
《做一名智慧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的专业智慧与非专业魅力汪克良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智慧是什么?智慧,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智慧的分类发现智慧:可以发现虽然本来就存在但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规整智慧:可以运用现有的规则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方针、方法等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什么是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系统的整合性的智慧。它是教育主体的教育境界,包含了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机智
2、,教育艺术等,具有解决各种结构性冲突并善于将内外各种因素实现优化组合的能力。智慧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我国古代大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其代表作《师说》中把“传道、授业、解惑”视为教师的基本职责,这一观念在我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它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作用于许多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但从现代教育观念的视角来看,韩愈对教师职能的认识,体现的是一种教师中心论的立场。如果把学生当做学习、成长、发展的主体,从尊重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出发,教师只“传道、授业、解惑”就远远不够了。一个真正尊重学生、平
3、等对待学生的教师,应该把激趣、启思、导疑,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为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智慧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指固有的现成知识,定位于行为主义教学观基础之上的;渔是指探究各种知识的方法,建立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基础之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指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欲是指学习的内驱力、兴趣、动机,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基础之上。“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是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
4、力、兴趣、动机。智慧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具有处于开放的,活跃的思维态势。搜集浏览各种网站、博文的习惯;汉语新词教育博客的应用,班级博客的管理。学习相关的管理理念开学讲话一高中学生的诗男女生信息交流1男女生信息交流2智慧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具有不断反思的能力做科研型教师教师是教育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班级建设不亚于学科教学,甚至比之更具综合性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教师就要有一种信念: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岗位,比敬业和勤奋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干的有效往往是因为想的清楚。琐事太多,没时间想;事情紧急,顾不上想;心烦气躁,没心情想……思
5、想指导行为,行为反哺思想!什么是知识世界经合组织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有学者把它解释为:事实知识(是什么),原理知识(为什么),技能知识(怎么做),交往知识(怎么合作)。前两类知识属于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读书、讲授而间接获得;而后两类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实践、体验才可能掌握,所以也称之为“经验性知识”。研究知识理论的意义何在呢
6、?首先是有助于打开视野,从新的高度认识人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知识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基础。如果违背了科学的知识理论,误认为书本是唯一的知识载体,把学习误解为就是读书、背书,轻视实践、轻视劳动,这种学习只能是低效的、残缺不全的。我国历史上曾经培养了众多有知无能的文弱书生,会说会写不会做的书呆子。这样的教训已经很多了。现在推进教育改革,很有必要正本清源,搞清楚知识是什么,从而更新学习观念,从书本至上转向育人为本。当然应该学习文本知识,但是学习不应仅限于文本知识,学习文本知识也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能学有实效
7、,才可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据也在与此。智慧与魅力——发现发现就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因素往往相伴在一起,有时候我们过多的看到了问题,却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策,这往往缘于我们对所处的环境、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以及他所处的教育背景,甚至包括我们教育者所拥有的教育素材以及心态的熟视无睹和习以为常。智慧与魅力——发现智慧源于一双发现的眼睛: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于是儿子望着
8、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图书馆的故事。学生食堂的剩饭。漂流日志男生宿舍楼;爱心专座三国杀与三国家长——书童老虎当校长发现之旅智慧与魅力——发现进入高三,学生都“收敛”起来,每当我走进教室时都看到他们“埋伏”在那里做题,于是,我就想让他们有所觉悟。于是,我从一个故事讲起:建筑工地中,有位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