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91472
大小:383.9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25
《后山客家话与闽南语的语言接触现象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後山客家話與閩南語的語言接觸現象初探〉呂嵩雁後山客家話與閩南語的語言接觸現象初探呂嵩雁0.前言客家人自清朝中葉唐山過台灣以來,慢慢由南而北遷徙,到達新竹、苗栗建立家園一段時間後,迫於生計壓力,或者乙未事件不見容於日本人,在鄉親奔走告訴下,開始東移以原住民為主的「後山」地區。一般文獻紀錄後山多語地區包含閩南語、客家話、國語的漢語,以及大約佔三分之一的南島語,還有各種方言的語音系統、詞彙特點。經田野調查得知花東兩縣均可通行閩南語,即使客語人口比較集中的吉安鄉、鳳林鎮、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池上鄉、鹿野鄉、關山鎮等地仍然可以使用閩南語交
2、談。我們可以合理懷疑客家人不知不覺中可能吸收閩南語,進而產生客家話的語言演變現象。客家音韻因語言接觸而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改變,比較顯著的例子是客115555語有一些語詞是日常生活使用的閩南語音譯詞。例如:歹勢p’aise、菜頭ts’oi11115511553131313113t’eu、紅菜頭fuNts’oit’eu、菜脯ts’oipu、ts’ints’ai(隨便)、sisiu31242455552411e(零食)、k’iauku(駝背)、大小仙(連襟)t’aisesien、阿嬸(叔母)a55tsim。聲母方面,中古清濁送氣成分有一部分
3、消失了,n~l自由音位、m~b互補分3155555511布的聲母現象出現了。例如:「卵石」nonsak、「未」來mi~bi、「禾」仔vo~11bo、等等,這種現象跟閩南語自由音位以及濁音清化大多不送氣特徵有關。此外,韻母方面,很普遍出現內部音節舌根部位影響的元音低化現象,表示音韻演變持續進行。例如:食「粥」tsok、「董」事長toN、「兄」弟hioN、「同」輩t’oN、「雙」生仔soN。本文是嘗試性質,只取台東、花蓮地區的方言點而已,並未做比較全面的訪談,所以得出的結論只能當作客語、閩南語言接觸開端罷了。雖然如此,後山地區多語分布現象
4、可以看成台灣多語環境的縮影,那麼研究後山地區的語言接觸現象,將有助於了解整個台灣地區的語言接觸。這是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關鍵詞:後山(BackSan)、客家話(HakkaDialect)、語言接觸(LanguageContect)、閩南語(Southern-MinDialect)。1〈後山客家話與閩南語的語言接觸現象初探〉呂嵩雁1.後山地區的開發史簡述1.1花蓮開墾與客家人移民簡述花蓮縣轄下共分一市(花蓮市)二鎮(鳳林鎮、玉里鎮)以及十鄉(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富里鄉、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1花蓮舊名里奧特
5、愛魯、哆囉滿、崇爻、奇萊、洄瀾,這些名稱可以看做開墾史的縮影,透過地名的探索可以了解歷史背景與人們開墾經過。花蓮平原最早的客家移民據點與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李享、莊找等人,用貨物布匹向七腳川的頭目購買土地有關,雖然沒有確切數字告訴後人有多少客家人跟隨而來,但是根據漢人與薄薄社原住民互訂契約中,卻可以發現在立合約人方面分別是泉(泉州人)、漳(漳州人)以及廣(客家人)三股勢力,換句話說,當時跟隨而來的客家人即使不到三分之一,人數也不可能太少。(劉還月,2001:326)至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台北淡水人吳全、蔡伯玉在宜蘭平原招
6、募了二千八百位佃農來到志學開墾。以及咸豐元年(1851年),台北人黃阿鳳招募佃農二千二百多人由海路來到今天十六股(花蓮市豐川一帶)開墾。兩次大規模的開墾同樣沒有文獻說明客家人是否參與,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今天的志學村、豐川里居住的客家人,他們的祖先至少在日據時期就已經遷徙花蓮了。我們根據日本人所做的花東地區外來移民人口原籍比例(﹪)調查可以得知1花蓮舊名里奧特愛魯、哆囉滿、崇爻、奇萊、洄瀾:(1)里奧特愛魯(RioDuero):明朝弘治年間葡萄牙人航海經過東台灣對花蓮溪附近區域的稱呼意義為「產金之河」。(2)哆囉滿:17世紀西班牙人占領
7、台灣北部(1626年-1642年)所留下的地名。當時文獻紀錄談到台灣東部海岸的Turumoan(音譯多囉滿)有很多的砂金,北部的金包里(金台北縣金山鄉)的凱達格蘭族人(Ketagalan)常到此進行交易。(3)崇爻:阿美族人(Ami)對西邊居住在中央山脈近山地區的太魯閣人的稱呼,「崇爻」(tsongau)是猿猴的意思,太魯閣人攀登非常敏捷,漢人以為它是地名而流傳下來。(4)澳奇萊、奇萊:從前在今花蓮市區居住一支原住民族群,他們自稱「薩基拉雅」(Sakiraya)。當時西班牙人以為這是地名,因此寫成「沙奇萊亞」(Saquiraya),而
8、在荷蘭文獻上也將它紀錄為Sakiraya、Saccareya或Zacharija。後來的漢人因聽不清楚發音,寫成了「澳奇萊」或「奇萊」流傳至今。(5)洄瀾:早期移民來自宜蘭的漳州人來到花蓮溪口時,看到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