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动因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

ID:37586614

大小:422.05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_第1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_第2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_第3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_第4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研究课题主报告(讨论稿)中国经济增长动因——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王小鲁执笔说明本报告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11篇专题报告和3篇背景报告(目录附后)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目前这一稿还是讨论稿,仍然比较粗糙,错误和疏漏再所难免。执笔者对其中的错误负主要责任。除了以上各专题报告和背景报告作者对本报告的贡献外,都阳担负了本报告的一部分数据准备和模型分析工作。《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是由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组织进行的。本课题得到了德国阿登

2、纳基金会和中国改革基金会的资助。本课题由王小鲁、樊纲负责,课题组成员有蔡昉、杜方利、樊纲、贺力平、黄晓京、孟连、王小鲁、夏小林、武剑、张晓晶、周天勇。乔桐封、朱赛妮、李爱莉为整个研究课题做了大量工作。此外,在各专题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余永定、易纲、陈锡文、温铁军、米建国、等许多学者曾参加过讨论并提出过宝贵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所有以上提及的和未提及的、为本课题作出了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表示感谢。《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课题专题报告目录蔡昉、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1999。樊纲:《论

3、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1999。贺力平:《国内市场需求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1999a。贺力平:《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1999b。孟连、王小鲁:《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1999。王小鲁:《农村工业化与经济增长》,1999。王小鲁、夏小林:《城市化与经济增长》,1999。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1999。夏小林:《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非国有经济》,1999。张晓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稳定增长》,1999。周天勇:《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1999。《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4、与制度变革》课题背景报告目录杜方利:《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因素分析》,1999。黄晓京:《日本战后经济增长与制度变革》,1999。黄晓京:《韩国经济的兴旺与危机》,1999。前言中国在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时期,经历了20年经济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从改革前(1953-1978)的6.1%提高到改革期间(1978-1998)的9.7%。人均GDP增长率由改革前的4.0%提高到改革期间的7.8%或8.3%(国家统计局1999,世界银行1996,1997a)

5、。表1提供了这两个时期的分部门增长率比较。尽管对已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是否准确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后面将对此进行考察),但改革期间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大多数中国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也得到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广泛的承认。是什么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加速?这种高速增长仅仅是1由投入增长带动的短期现象,还是可持续的长期趋势?本报告的目的是评价中国改革二十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分析导致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并且研究今后可能制约经济增长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从而对中国在21世纪初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6、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在众多的增长因素中,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1.改革期间储蓄率提高,国内投资增长加速。2.改革期间,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海外投资大量增加。3.改革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估计有1.7-1.8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城镇就业,无疑极大地改善了资源配置状况,推动了经济增长。此外城市经济中也发生了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地区转移。4.由于引进市场竞争和物质利益原则,企业和劳动者提高了微观经济效率。5.改革期间由技术引进和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有所加速。6.对外开放和市场导向

7、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对外贸易超常增长。以上几点,又可分为要素投入、改革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外部环境因素这4个方面。本文的分析将从这4方面进行。其中有些方面有所交叉,但并不影响分析。本报告结构如下:1.要素篇国内储蓄与投资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土地与水资源2.制度篇非国有部门对增长的贡献体制转轨: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市场环境与体制障碍3.结构篇农村工业化:正在减速的增长源泉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需求结构变化与增长方式转换4.环境篇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见Solow1956,Lucas1988,Rome

8、r1986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献,以及世界银行1993,Krugman1994,和Martellaro1996关于东亚和中国经济增长的争论。1宏观政策与经济稳定增长增长边界—经济与社会稳定5.综述篇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城市化、结构调整与制度建设表1改革前和改革时期的分部门增长率比较平均增长率1953-781979-98GDP6.19.7农业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