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

ID:37581579

大小:522.3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12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_第1页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_第2页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_第3页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_第4页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有cad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采(盘)区上下上布置※采区参数第一节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引言※机轨分煤岩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引言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在煤层或煤组下煤层(或岩石中)布置为区段内各煤层生产服务的巷道或为一个区段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巷——区段集中巷。区段集中运输平巷(集中机巷)——集中出煤。区段集中轨道平巷(集中轨巷)——运送物料等。布置区段集中平巷的目的:减少分层区段平巷的维护时间,降

2、低维护费;布置能力大的集中运输系统,减少设备占有数;分层同采,合理集中生产。优点:易定向取直或分段取直,满足输送机要求;本区段运煤,下区段回风、运送物料,服务时间长,岩层中易维护;实现分层同采,上下区段同采。机轨分煤岩布置布置方式:运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底板岩石内;轨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内。适用条件:煤层多,层间距1015m。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斜巷联系溜眼30,煤自溜,少占设备;斜巷20,施工条件差;辅运和行人不便(设绞车)适用:15;层间距1015m。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

3、平巷石门联系施工方便;利用石门布置中部车场,辅运环节少;行人方便。当很小时,石门长,工程量大;运煤占设备多。适用:的煤层;层间距1015m。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立眼联系一般根据运输需要确定。1.集中“轨上”与集中“轨巷”联系—石门、斜巷;2.集中机巷—溜煤眼—集中“运上”。区段集中平巷与采区集中上山的联系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优缺点利于上、下区段同采,分层同采,生产能力大;岩石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机轨双岩巷布置适用煤层数多,生产时间长,煤巷难以维护。(淮南实例)双岩巷不同标

4、高布置布置方式联系方式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平石门—3—平石门—溜煤眼—运输上山1;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平石门—4—平石门—轨道上山2双岩巷相同标高布置布置方式联系方式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平石门—3—平石门和溜煤眼—运输上山1;各分煤层超前平巷—4—平石门——轨道上山2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胶带机和轨道布置在同一大断面岩巷内。机轨合一巷优缺点少一条岩巷,省工程量,易维护;设备集中,易管理;断面大,施工定向困难;中部车场轨道与输送机交叉,交叉点施工复杂;上、下区段不能同采、通风难解决。适用条件煤层多,产

5、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少。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运输集中巷和轨道集中巷均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煤层中。机轨合一巷优缺点岩巷工程量小,掘进速度快,缩短准备时间;利于上、下区段回采,分层回采;受采动影响大,维护量大。适用条件:煤层多,产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少。第二节采(盘)区上下山布置※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采区上山数目及其相对位置※采区上(下)山的运输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煤层上山特点掘进速度快,联络巷工程少,费用低;超前探煤作用;当变化时,坡度对输送机不利;需留煤柱保护;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差;上山与

6、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程;受采动影响煤层上山改善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避免两侧采面同时接近上山;煤柱越宽,采动影响越小;薄—30m厚—3040m;采用可缩性支护。适用条件单一薄及中厚煤层采区,服务年限短;采两个分层的单一厚煤层采区,煤及围岩稳定;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运煤上山。岩石上山岩石上山布置:岩性要求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层间距要求(h);距煤层1020m。岩石上山优点和缺点:维护费用低;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

7、续推进长度;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防自燃有利;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小。岩石工程量大;岩石上山适用条件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岩石施工能力强;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上山的层位与坡度层位对于联合布置采区,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或底板岩石中,主要原因为: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提高采出率,煤损少;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

8、部,可能的原因为: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软,且很厚,不易维护。上山的倾角(坡度)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当1520时,“运输上山”调为15,胶带机;2030时,“运输上山”调为30,煤自溜。采区上山数目及相对位置采区上山至少两条:轨道上山—进风、辅助运输;运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