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剧作主题

论电影剧作主题

ID:37576080

大小:7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5

论电影剧作主题_第1页
论电影剧作主题_第2页
论电影剧作主题_第3页
论电影剧作主题_第4页
论电影剧作主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电影剧作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电影剧作主题作者孟中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一、主题的概念首先,主题的概念有必要廓清一下,因为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所说的“主脑”、“主旨”、“主题思想”、“意义”、“基调”等这些概念和主题常常被没有区分地运用着,西方艺术理论中的“主题学”研究又在原本就不甚分明的主题概念上加罩了一层薄纱。什么是主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容许我暂时把笔墨荡开一些,在这里不妨借用一下艾布拉姆斯所提出的有关一个作品形成所不可或缺的条件[1],即世界、创作者、作品、观众四项。将之略加增修,列出电影剧作理论架构形成的几个领域,再从

2、这几个领域里提出与电影剧作主题有关的问题。这样做不但便于建构电影剧作主题观的完全形态,也对前人一些理论架构形成的导向或偏重易于甄别。自从结构主义符号学以后,研究者对维系创作者、作品、观众的媒介――“语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创作者情感萌发、运思表达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风格体现的情感内容,观众汲取作品情感的载体,都表现出与艺术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承担着沟通世界、创作者、作品、观众四者的重任。前人的一些理论在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导向和偏重,大至可分为以下五个范围:A)创作者承传文化历史的积淀,

3、通过语言去观察感应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他对世界的认知和他本身的视点将决定他产生创作冲动的动机,决定艺术创作所呈现的美感对象,以及相应的语言策略。一般主题的讨论在此范围较多。B)创作者感知世界的情感经验,要通过语言将它呈现、表达出来,这就涉及了很多问题。包括艺术语言是不是自然语言;创作者如何构建现实(例如结构主义提出的介乎未用语和用语之间的理论);语言作为媒体的潜能和限制;叙述策略的理论等等。在艺术实践上,艺术语言还往往会受制于观众,因此有些理论还偏重于创作者就“作品对接受者的效用”和“接受者

4、的历史差距和观赏差距”所作出的语言调整进行研究。在这个范围,主题的表现手段是主题研究的核心。C)一个作品可以从创作者和观众两点去读解。从创作者方面来讲,作品的目的和效果有情感宣泄、教人、感人、悦人、正风、和政、载道……。从观众方面讲,作品是传达整个创作过程的系统认识与接受者美感反应的媒介。但无论是从创作者意向或是由接受角度来读解一部完成的作品,都不可或缺的存在着作品“意义如何产生、意义如何确立”的阐释学设问。阐释学的理论近年来由主张绝对客观的“封闭”意义转而越来越“开放”,强调一个作品有许多层次的意义。

5、包括文字里的、文字外的,镜头里的、镜头外的;与读者对话引起的,读者因时代不同、品味不同引发的;“意义”成为了变动不居、余绪不绝的生长体,在众多理论中最具哲学深奥性。这个“意义”也和主题完全混淆到了一起。D)观众既然间接地牵扯着创作者的构思,所以对作品观众的确立是很重要的一项创作过程。在这个领域,我国甚少有学者进行理论探讨,在外国理论界亦缺乏充分的发展。倒是在创作实践上到处听到“观众就是上帝”的叫喊,以至于有的剧作家在创作剧本以前考虑最多的是“市场”,而不是自己的情感体验。更有甚者,把新生代观众定义为“由

6、愚蠢的电视节目开启影象教育,接受了MTV文化洗礼,被任天堂的声光娱乐所浸润,又长期受港剧港片耳濡目染的观众”,再迎合他们自成一格的观影要求来创作电影,使一切优秀电影作品的必要条件成为明日黄花,取而代之是简单肤浅的拼凑,立时满足的感官愉悦,浅尝辄止的意义内涵。这实际上是对观众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只是凭借局部经验和臆想,这样不但不能有助电影市场的蓬勃,还会给许多劣质作品一个很动听的借口。在这里,主题成为迎合观众的容器。E)一部作品的诞生,就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他可以不依赖创作者而不断的与观众交往。他不但和现在

7、的观众对话,还可以跨越时空和将来的观众交谈。所以有人认为他一旦完成,便自身具有完整的传达系统,自成一个世界,可以脱离他源生的文化历史环境独立存在。持这个观点的理论家,一反我们根植于文化历史的批评,而专注作品内在世界的组织。比如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现象学批评在这一领域对主题的论述就是如此。上述种种理论,包括“作品自主论”,都离不开文化历史环境的基源。一般导向文化历史的理论案例,诸如对创作者私生活的发掘,包括心理传记的研究;创作者出版流传的考证;某些社会态度道德规范的探讨,包括精神分析影响下的行为规范

8、;大众品味流变的历史;艺术与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但导向文化历史的理论,很容易把讨论完全走出作品,背弃作品的美学特征,而集中在社会文化现象的缕述。甚至,因只着眼在这些社会文化素材作为批评对象,而为一种意识形态服务走向实用论。一般来说历史和美学,意识形态和形式的融合还未得到适切的发展。作为电影剧作主题的研究,我们还要就每一批评导向里的理论,找出他们在中西文化美学传统里生成演化的“同”与“异”,互照互比互识。无论中外理论界,大多数对主题的论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